現場檢查中,發現很多安全隱患,有的居民將雜物放在樓道內。文圖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萬恒
明明已經下了多次整改通知,但消防連廊內還是堆滿了居民的雜物和廢品;擺在走廊里影響火災疏散的舊家具,檢查時居民搬回家,檢查人員剛離開就再次擺起了“地雷陣”……近日,大連消防部門連續在我市推進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記者在隨同采訪中發現,一些嚴重影響消防安全的陋習“屢治不愈”、屢禁難止。
安全隱患 五花八門
9月14日下午,在高新園區蔡大嶺附近,一家企業的地下一層倉庫內,本來應該存放貨物的區域,卻赫然出現了一個擺放六張床位的員工宿舍。記者看到,這里的上下鋪全部有被褥,還有私拉的電線和插排。風扇、電暖器等用電設備也一應俱全。
“這是嚴重違反消防法規和防火規范要求的行為,有巨大的消防安全隱患。”高新園區消防大隊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按照消防防火規范吊車公司,企業倉庫區域必須進行防火分隔和防火分區,更不允許人貨混雜。私接的電線和插排,更是釀成火災的“根源”。
面對檢查,該企業負責人解釋稱,這里本來是食堂的工作區,目前雖然擺放了床鋪,但是只供值班人員使用,并不是一直住人。但消防執法人員仍然要求他立即整改處理。
這是近日大連消防安全集中整治行動中的一個典型案例。連日來,市內各區消防大隊均在轄區內針對高層建筑、人員密集地進行消防隱患排查、整頓。記者在隨同采訪中發現,這些“火患”可謂五花八門。
●物業失職
9月15日,在甘井子區消防大隊聯合警方進行的檢查中,櫻花北園小區成了“重災區”——
這個小區的室內墻壁消火栓無水且部分嚴重破損、疏散指示標識缺失、損壞。疏散通道堆放雜物、防火門閉門器缺失、強電井內堆滿雜物、消防水泵年久失修吊車,無法使用。
在附近的樂活源小區檢查時發現,該小區同樣存在消火栓無水、消防泵房停用、消防控制室形同虛設無人值守等問題。“這說明物業公司存在嚴重疏漏。”現場執法人員表示,兩家物業服務公司未對消防設施、設備進行維護保養,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職責。執法人員當場下達法律文書,責令改正,并依據消防法對兩家物業服務公司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怠于防火工作的物業公司不止這一家。瓦房店的檢查中,共濟街道文化園和潤豐佳苑等小區存在消防水泵停用、消火栓設施不全、樓道內堆放雜物、疏散標識壞損、物業私自設置停車位占用消防車通道等問題;保稅區二十里堡街道的多個小區存在地下車庫室內消火栓箱內消防設施不全、消防設施癱瘓,水系統無水、無消防指示疏散標志燈、消防主機故障、消防泵房控制柜未接電等消防設施、器材未保持完好有效的消防違法行為。此外在金石灘、普蘭店、長興島,都有小區存在類似情況。消防部門除了依法責令立即整改、對小區物業進行罰款外,還將通報行業主管部門,對這些不重視消防安全的物業及基層單位列入“黑名單”。
●居民“圈地”
制造安全隱患的,還有很多居民。
在中山區的清查整頓行動中,幾棟高層樓宇的防火通道、消防連廊都出現了堆放雜物的現象。不僅老樓如此,新樓也不例外。部分高層的防火連廊甚至被人安裝了鐵柵欄疏散指示燈吊裝疏散指示燈吊裝,上了鎖,當成了自家倉庫。
在西山水庫附近一新建小區,甚至有居民將消防連廊封閉,當做自己家的門廳。鄰居告訴記者,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三年了。“如果發生火災,我們怎么逃生?”
在甘井子區促進路附近一小區,雖然社區和物業對樓道和設備間內居民堆放的雜物進行了清理,但仍有業主我行我素。記者在小區幾棟高層樓宇內看到,樓道內有業主擺放的鞋柜、舊家具。甚至有人把沙發放在樓道內,本就不寬敞的樓道只能容一人勉強通過。“這些物品不僅阻礙火災時的疏散,起火后還容易助長火勢。十分危險!”消防人員介紹說。
很多“老毛病”屢治不愈
此次集中整治行動中記者發現,其實很多整改隱患都是“老毛病”,卻屢禁不止。以中山區五五路46號樓為例,這棟30層高的建筑物內居住400多戶居民,由于老樓戶型限制,很多居民將雜物堆放在樓道內。消防部門、轄區派出所、街道近年來多次要求清理整改。但居民們坦言:就是“走個過場”。
“每次貼出通知,我們就知道要來檢查收繳了,就把雜物暫時搬回家。等風頭過去了,還是照樣搬出來。畢竟消防不能天天上門檢查!”一位居民這樣對記者講述他的“游擊戰”心得。
在高新園區大湖山語小區。雖然消防人員已經提前上門通知清理樓道雜物,但響應的居民寥寥無幾。堆放的雜物旁,甚至還有人貼上了刺眼的“警告”:此處有監控,禁止亂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此次整頓的高層建筑,很多都是“屢教不改”。清查整頓一次,情況好不了幾天就會舊態復萌。這與居民缺乏消防安全意識有關,更與物業的怠于履職有關。
不僅如此,作為守護消防安全的“第一關卡”,個別小區物業對此態度馬虎,甚至對于自己擔負的責任并不了解。在沙河口區五一路附近一小區,有業主針對小區消防控制室是否24小時值班、消防水泵及噴淋系統是否正常運行、消防設施是否經過年檢等提出多個問題。但物業卻一直沒有解答。記者采訪該物業公司時,工作人員表示對消防工作“不太了解”。
消除隱患 “防線前置”是關鍵
中山區消防大隊副大隊長林樂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居民小區的消防安全問題“主要出在規劃、設備及人為等三個方面”。
從規劃上看,高層建筑結構復雜,一些老舊建筑常出現非法改造等情況,易忽視消防安全。而在設備配置上,消防栓、滅火器等消防設施配備不足、遭受損壞的情況較多,特別是一些疏散通道較狹窄,不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相關標準,使安全隱患“雪上加霜”。
在設備方面,一些企業和個人追求經濟效益,缺乏對消防安全的投入,僥幸心理還直接反映在消防設施的不到位上。此外,針對居民“圈占”消防通道等情況誰來監管也需要進一步明確。一些物業管理者表示,物業對小區消防通道被占沒有執法權,不能處罰業主,如果監管部門沒有及時查處,時間一長就形成了“痼疾”。
如何讓消防隱患不再成為“痼疾”,林樂強認為,關鍵是“防線前置”。“作為防火第一道關,社區和物業的消防責任意識應該進一步加強,發揮基層組織的防范作用。”林樂強認為,目前消防部門除了日常清理檢查外,還在著重加強事前警示宣傳教育,尤其是對物業和基層社區進行消防安全培訓,對居民宣講安全知識,防患于未然。但要真正讓安全意識深入人心,還需要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
此外林樂強坦言,一些消防基礎設施的缺失,成因復雜。除了開發建設單位前期投入不足,還有后期物業維護管理不力等因素。要徹底解決,缺錢成了繞不開的檻。但對于一些老舊樓宇,業主已經可以申請動用維修基金,對消防安全設施進行更換和維修,從而消除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