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軸承生產商精工(NSK)官方網站今日發布的公告稱,因其違反相關規定,被中國發改委處以29億日元(約合1.74億元人民幣)的罰款。這是此輪中國汽車反壟斷調查風暴以來,首家披露被罰款的日企。
同日,日本精工在東京證交所發表的聲明稱:“公司正全力配合中國發改委就汽車軸承業務的調查。如果罰款對接下來企業盈利造成任何影響,將進一步做出披露”。
8月6日日本軸承日本軸承,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發改委已經完成了對日本12家企業實施汽車零部件和軸承價格壟斷案的調查工作,并將依法進行處罰。
據相關報道,這12家涉案的日本零部件企業分別是東海理化、普利司通、松下、奧托立夫、天合德國控股、日本精機、G.S. Electech、古河電氣、矢崎集團、電裝集團、金剛石電機及藤倉公司;涉及的零部件產品包括加熱器控制面板、轉向信號燈開關、雨刮器、電鎖、儀表盤儀器、安全氣囊、方向盤及座椅安全帶。除汽車核心動力系統之外,囊括了其他零配件的多個門類。這12家日本零部件企業或將面臨總額超過10億元的罰單。
8月18日有報道稱,日本精工因與另外兩家日本軸承制造商組建卡特爾聯盟,密謀在澳大利亞市場對軸承產品的價格進行價格操縱,日前在澳大利亞被處以300萬美元罰款。
2000至2011年期間,日本精工、日本不二越以及日本軸承企業光洋精工的高級管理人員曾在澳大利亞秘密協商,對軸承產品的價格進行操縱。啟動此次反壟斷調查的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公署(ACCC)主席Rod Sims表示,上述三家公司的壟斷行為并未涉及整車的配套業務二手吊車,但涉及到了汽車的售后市場。
澳大利亞聯邦法庭發現,日本精工澳大利亞公司在2008年與2009年分別對軸承產品的價格上調了4%和10%。對此,聯邦法庭對日本精工澳大利亞施以300萬美元罰款。去年10月,光洋精工已經因操縱軸承價格被澳大利亞聯邦法院處以190萬美元罰款。
日本精工:
日本精工株式會社(NSK LTD.簡稱NSK)成立于1916年,是日本國內第一家設計生產軸承的廠商。幾十年來,NSK開發出無數新型軸承,同時NSK憑借其在精密加工方面的技術優勢,不斷開發汽車零部件、精密機械組件等高、精、尖產品吊車出租,在電子應用等領域積極開展多元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