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日舉行的的第四屆風能開發企業領導人座談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表示,下一步將在“三北”地區著力提升外送和就地消納能力,優化風電基地化、規范化開發;在西南地區結合水電的開發,統籌推進水、風、光綜合基地開發;在中東南地區重點推進風電就地就近開發,特別在廣大農村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計劃”等。
業內認為吊車,未來隨著“千鄉萬村馭風計劃”的開展,分散式風電的大發展將打開風電成長空間,潛在市場空間將達1000吉瓦級。
在廣大農村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計劃”
對風電產業發展,王大鵬介紹國家能源局風電,初步考慮“十四五”期間將堅持可再生能源優先發展,堅持“五個并舉”,即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陸上與海上并舉,就地消納與外送消納并舉,單品種開發與多品種互補并舉,單一場景與綜合場景并舉。
推動“四個發展”,即以區域布局優化發展,以重大基地支撐發展,以示范工程引領發展,以行動計劃落實發展,促進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建設。
他表示,下一步將堅持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多元融合的原則,在“三北”地區著力提升外送和就地消納能力,優化風電基地化、規范化開發;在西南地區結合水電的開發,統籌推進水、風、光綜合基地開發;在中東南地區重點推進風電就地就近開發,特別在廣大農村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計劃”;在東部沿海地區積極推動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實現近海規模化開發,遠海示范化開發。同時,在風能資源優質地區有序實施老舊風電場升級改造,提升風能資源的利用效率,推動風電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
王大鵬對行業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補短板。建議進一步加強產學研用的結合,加強基礎性研究,加強對風電設備、材料、核心部分、智能控制系統的攻關,重點突破高承載主軸承、IGBT等核心技術和生產制造問題,推進大容量風電機組創新突破,切實解決突出短板受制于人的情況。
第二,強弱項。建議從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角度出發,在聯網協同發力的過程中做好風電自己的事情,著力改善涉網性能,提高風能資源預報準確度和風電發電功率的預測精度,以提高風電主動支撐能力和抵御電力系統擾動能力。
第三,謀創新。謀創新才是謀未來,在加大技術攻關創新的同時,還要加快應用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分散式風電潛在市場空間達到1000吉瓦級
在整縣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公布后,據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份,超500個縣(市)推動約200吉瓦屋頂光伏下鄉。業內認為,未來隨著“千鄉萬村馭風計劃”的開展,分散式風電的大發展將打開風電成長空間,潛在市場空間將達到1000吉瓦級。
2021年國內分散式風電迎來搶裝,新增裝機有望達5吉瓦及以上。屋頂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為風電下鄉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根據中國風能協會的測算,全國69萬個行政村,假如其中有10萬個村莊可以在田間地頭、村前屋后、鄉間路等零散土地上找出200平方米用于安裝2臺5兆瓦風電機組,全國就可實現1000吉瓦的風電裝機。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國家能源局風電,全國風電累計裝機達到2.92億千瓦,其中陸上風電累計裝機2.81億千瓦、海上風電累計裝機1113.4萬千瓦。
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認為,根據《國家能源局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21〕25號),2021年保障性并網規模不低于9000萬千瓦,由電網企業保障并網。下半年風電等新能源建設并網速度有望提升,預計全年新增并網裝機有望達8000萬至1億千瓦左右。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最新預測,2021年底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及比重有望首次超過煤電。預計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3.7億千瓦,同比增長7.7%左右。其中,并網風電3.3億千瓦,這意味著下半年將有接近40吉瓦的新增市場空間。風電市場在陸上風電搶裝結束后的平價首年里,繼續維持著高位繁榮。
建議給予制造端推動成本下降時間窗口
針對目前各地存在的“資源換產業”“落地換指標”等現象,且各地資源競配辦法和標準不統一,給企業造成較大困擾,與會代表認為,有必要調整配置的方式和標準,建立公平透明機制,兼顧行業企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資源的有序開發和企業間良性競爭,建立健康的競合關系。
對于“國補”取消后如何推動海上風電成本下降的問題,與會代表指出,平價后的海上風電面臨著巨大的降本壓力,提高項目經濟性是關乎長遠發展的核心問題。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風電行業需要團結一致推動成本下降,并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會上,與會代表還討論了風電設備價格競爭的問題。在平價時代吊車公司,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風電設備招標價格屢現新低,對整機企業和主要部件企業帶來了較大的經營壓力。與會代表認為,為避免低價惡性競爭,有必要建立上下游互利關系,共同維護市場秩序。行業的健康發展源于產業鏈上所有環節保持合理的利潤空間,在開發端具備合理利潤的情況下,應給予制造端推動成本下降的時間窗口,追求更低價格不是目的。
業界呼吁“降本并非簡單降價”并非偶然。在愈演愈烈的價格競爭之下,風電項目價格不斷刷新低價紀錄。
9月7日,中廣核云南曲靖市文興480兆瓦風電場和麻栗坡大王巖180兆瓦風電場機組集采項目在延期兩次后終于開標。據悉,在參與投標的9家整機商中,在上述兩個項目中分別報出1950元/千瓦和1880元/千瓦的歷史低價,相比項目的平均報價分別低430元/千瓦、385元/千瓦。至此,在陸上風電搶裝熱“退潮”半年后,陸上風機價格已跌破每千瓦2000元大關,相比搶裝時4250元/千瓦的價格高點已實現“腰斬”。
上海證券報
《上海證券報》1991年7月1日伴隨著新中國證券市場的建立而創刊,是我國第一張提供權威金融證券專業資訊的全國性財經日報。《上海證券報》是新華社重點報刊,中國證監會指定信息披露報紙。
3277篇原創內容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