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阿爾泰羅能源公司(Altaeros Energies)開始在阿拉斯加測試一種新型“飄浮風力發電機”(Buoyant Airborne Turbine,BAT)裝置,能在1000英尺(約300米)之上的空中迎風發電,所產生電能是在常規高度發電的兩倍,并且環保、低廉、易安裝維護。
該公司CEO本·格拉斯表示,數十年來吊車,風力發電機使用的風電塔只能將葉片升高到幾百英尺,但通常這個高度的風力都較低且不穩定。現在我們采取一個大的充氣環狀材料將這個空中風力發電機拖至風力最強勁的空中,讓其充分獲取風力資源,通過電線將電力輸往地面,產生的能量足夠供給十幾個家庭使用。該發電機非常容易安裝維護且成本很低。
BAT原型機被部署在離地面一千英尺(約300米)之上,可避免對鳥類野生動物產生影響。該公司的工程師在設計中綜合考慮了各種惡劣的天氣條件,在遭遇時速100英里的大風和強降雨時,BAT能夠自主停靠其地面站點,等待暴雨結束后繼續產生電源。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7日(北京時間)報道,BAT的外殼由不透氣、耐用的面料制成吊車,里面充滿氦氣。借助新面料技術,BAT實現了低氣體泄漏率。
研究人員采用一個填充氦氣的充氣殼吊裝,同時用高強度繩索把這個裝置固定風力發電機微型,便于其通過電線傳輸電力到地面。這個吊裝技術改裝于“氣球飛艇”,無需大型起重機、塔吊或受限制的地面風電項目的基礎設施,即可運送和裝置BAT。該公司網站指出,通過集裝箱的配置,該裝置降低了風力發電的第二大成本,即高達90%的安裝和運輸成本。此外,該設備可在高達600米之上運行,產生的能量是類似等級塔上架設的風力渦輪機的兩倍。
該項目將在費爾班克斯以南的站點進行為期18個月的測試。這將是第一個商業化示范的產品,或可標志下一代風力發電的發展方向。該公司稱:“BAT可以吸引微型智能電網市場的興趣,替代昂貴的柴油發電機。目標客戶包括,偏遠地區和島嶼社區;石油和天然氣、礦業、農業和電信公司;救災組織及軍事基地。”
總編輯圈點
看慣了固定在陸地塔架上的風力發電機,一下子把它們移到空中,還真是讓人有些不太放心。盡管容易安裝維護且成本低廉,更誘人的是兩倍的發電效率風力發電機微型,然而考慮到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的平均風速都在每秒3米以上,特別是東北、西北、西南高原和沿海島嶼,平均風速更大,有的地方,一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都是大風天,難免會擔心這種“飄浮風力發電機”來到中國會真的“隨風而去”了。當然,話說回來,小規模的試用也未嘗不可。 (記者華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