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重型生產車間。 孫井賢 攝
7月16日,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藍海灣工程裝備產業園的世通重工生產車間里二手吊車,機械手臂、焊接機器人配合默契,一轉一焊,巨大的機械底盤便輕松完成焊接工序。
橘黃相間的開闊車間里,機器嗡嗡,切割、吊裝、拋光、整型、噴涂、焊接等工序都實現了智能化作業,零星幾名工人的主要任務就是控制好機械手的運轉,在焊接區,則全部實現了無人化作業。
像這樣的工程機械零部件配套企業二手吊車,本市徐州高新區、沛縣、賈汪、睢寧等地還有很多。作為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授予的“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徐州是我國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領軍城市,國資、外資、民資“三資”企業共同發展。徐州有全國第一的龍頭工程機械企業徐工集團,還有卡特彼勒、利勃海爾、羅特艾德、阿文美馳等跨國工程機械公司,形成了我市產業鏈最長、就業人口最多的主導產業。為加快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今年我市實施工程機械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工程,積極推進22個項目建設,構建以徐工集團為龍頭的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配套企業集群。
龍頭企業擔當,帶動供應鏈復工復產
工程機械行業是個多品種、有眾多細分門類的產業,在主機生產過程中,關鍵零部件一個都不能少。徐工一直被看作是江蘇省開放程度最高的制造型企業,美國卡特彼勒(挖掘機),德國利勃海爾(混凝土機械)、蒂森克虜伯(回轉支承),美國阿文美馳(車橋)等13家跨國工程機械巨頭都曾與它在徐州合資、合作設廠。
年初疫情發生后,為了確保各項經營目標順利實現,拉動供應鏈企業有效復工復產,徐工集團組建復工“同盟軍”,打響了一場穩復工、保供應的戰役。2月底,徐工集團108家本地供應商復工率已達到100%,主要供方企業復工率達到97.2%。3月底基本達到復工滿產。
徐工集團于2月11日正式復工,但受疫情影響,下屬各公司供應鏈配套企業多數未能進入復工復產狀態。為此,徐工集團組建了復工“同盟軍”,為防護品緊缺的供應商寄去口罩、酒精等物資,指派專門團隊提供安全生產建議,并通過徐工供應鏈大數據平臺提前計算承運路線,使有效運力不受疫情影響,切實提高“防疫指數”,支持供應商在防護措施有效、完備、生產環境安全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優先復工生產。
針對外省供應商,徐工集團、卡特彼勒徐州工廠發揮資源優勢,協調政府及主機廠多個部門,在嚴格遵循疫區車輛相關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引導車輛進入指定區域,由專業人員消殺處理并換用徐州本地牽引車運輸。針對市內企業,徐工集團主動出擊,協調專門車輛將配送線路延長至供應商廠區。在此期間,徐工集團供應鏈平臺累計幫助徐州市倉儲貿易類、生產制造類、物流服務類供方企業覆蓋總數達265家;通過市場和企業的逐漸恢復,帶動全國1000多家上下游企業。
卡特彼勒對于產品線,有所為有所不為,盡量避免產品線的巨大波動。除了自建供應鏈,卡特彼勒更多的是在生產廠家周圍吸引主力供應商落戶,以更好地控制成本、保證關鍵零部件的質量。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夏衛華說,在徐州市和經開區的大力幫助下,卡特彼勒徐州工廠與當地上下游的配套件供應商及承運商,從2月10日開始第一批復工復產,逐步爬坡恢復產能,當月就圓滿完成了徐州工廠生產任務??ㄌ乇死諑有熘莩蔀閲H最大斗鏟類生產基地。重點供應商徐州巴特公司借助卡特研發及制造平臺,已成為卡特彼勒工裝機具最大的研發加工基地,進入卡特公司全球供應商行列。
爭相建設配套產業園,提升主機核心競爭力
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徐州吊裝公司,很多核心技術是求不到、買不來的。過去十幾年,徐州工程機械產業快速發展,但是高端液壓、傳動、控制等基礎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嚴重制約了行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賈汪區、沛縣爭相邀請徐工集團在當地建設高端零部件產業基地,將為我市建設高端裝備制造基地、打造淮海經濟區最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基地,穩固“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地位,注入強勁動力。
去年9月28日,徐工配套產業園區開工儀式在賈汪區青山泉鎮原徐州天泉粉磨有限公司地塊舉行。這是賈汪區破舊立新、主動求變的重大舉措,也是賈汪“二次創業”再出發的生動實踐。目前建設得如火如荼的徐工配套產業園區,總占地面積2315畝,一期占地556畝,計劃分4期建設,是徐工集團和賈汪深化合作的又一碩果。賈汪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青山泉鎮黨委書記張兆友告訴記者,他們現在邊拆邊建邊招商,依托徐工配套產業園,發展工程機械零部件配套產業和主機產業集群,積極爭取更多的徐工集團新業務、新項目落戶賈汪,實現企地雙贏。爭取5年左右時間建設全國一流的現代化機械產業園區,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高端零部件是徐工全球產業珠峰登頂必須掌握的關鍵基礎資源。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前年11月18日,徐工在沛縣經濟開發區建設高端零部件產業基地。如今項目一期投產后,已經在規劃建設二期項目。這一項目,定位于打造高端產品、智能制造、清潔生產、先進工藝、一流設備五個領先優勢徐州吊裝公司,產能規模大,品種與系列齊全,產品主攻國內外高端市場,核心競爭優勢明顯,是徐工著力打造的綠色、智能化、高端零部件產業基地。
市工信局也在持續深入開展工程機械企業培大育強工作,在藍天輪轂智能制造項目、徐工智聯項目、元成機械項目、英利機械項目、華正消防車配套件項目等20個重點企業項目的基礎上,對本地有發展潛力或發展情況較好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完善工程機械配套產業鏈。通過領導包掛、部門幫扶、精準服務等方式,培育企業做大做強,更好完善徐州工程機械產業鏈條。(王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