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電力公司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通過提高接受外部輸電比例、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建設智能電網、支持新能源項目等替代燃煤排放,在確保供電需求的同時,完成減排環保目標,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
外電入津實現電力和環保雙贏
按環保規劃,天津市要減少燃煤總量1000萬噸,使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全市重污染天氣大幅減少,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三年時間內細顆粒物濃度下降25%以上。但“十二五”、“十三五”期間,作為能源主要 供 需 的 電 力 需 求 呈 快 速 增 長 ,2017年天津電網最大負荷將達到1710萬千瓦,全社會用電量將逾1000億千瓦時。
為確保天津市能源供應安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環境質量,必須改變能源配置過度依賴輸煤、電力現狀的發展方式風電光纖雙環網二手吊車,加大區外送電通道和城市電網建設,提高電網外購電比例,優化天津市能源結構。
天津電網外受電通道極限受電能力約為500萬千瓦,無法滿足天津地區的電力負荷需求。根據國家電網規劃,天津電力公司推進錫盟~南京、蒙西~天津南及天津南特高壓變電站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這些工程是連接錫盟、蒙西、山西能源基地和京津冀魯負荷中心的輸電通道,建成后,可新增天津受電能力500萬千瓦,每年新增受電200億千瓦時,節約煤炭消費900萬噸,減少地區二氧化碳排放1750萬噸、二氧化硫4.4萬噸、氮氧化物4 .6萬噸,有效改善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目前,錫盟至南京交流特高壓工程可研設計已完成評審,待國家發改委核準批復。蒙西至天津南交流特高壓工程可研設計已完成評審,天津界內特高壓線路選線和天津南特高壓站選址等前期工作已經完成。
智能電網發展的示范作用
中新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投運以來,諸多智能電網技術應用到生態城各個領域。
中新生態城已接入4500千瓦薊運河口風電,建成了以30千瓦光伏、6千瓦風電、15千瓦×4小時鋰離子電池儲能組成的微電網,投運了和暢路110千伏智能變電站,建成配電自動化主站和35個開關站、19條配電自動化10千伏電纜出線,安裝部署了電能質量監測和設備狀態監測系統,并形成可視化平臺。
結合生態城建設和產業發展風電光纖雙環網,天津電力再投資建設5條10千伏出線和20個開關站。針對年內新建和已建成居民區安裝電力光纖,為居民智能用電提供技術條件。生態城還將建設2座220千伏和4座110千伏智能變電站,形成近30個10千伏雙環網的智能配電網,滿足生態城20%清潔能源的接入需求,供電可靠率達99 .999%。在此示范帶動下,天津在全市范圍建設堅強智能電網,使供電水平躋身世界大城市先進行列。
電動汽車成為城市節能景觀
2012年2月,天津市市政府辦公會議通過《天津市純電動公交車 示 范 推 廣 實 施 方 案 》 , 確 定 至2015年示范運行2000輛純電動公交車的計劃。電力公司據此推動電動 汽 車 充 換 電 設 施 建 設 和 管 理 工作,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兩次前往視察并予好評。
截至目前,天津市建設有海泰、普濟河道、華明、孟港后、檢修基地、永定洲、北塘等7座充換電站和407個交流充電樁。其中,海泰綜合充換電站是天津市首個綜合型充換電站,一期建設4個商用車換電工位,可為120輛純電動車提供換電服務。該站去年8月運營后,實現換電服務33639次,充電288萬kWh,服務的純電動公交車行駛里程達217萬公里,實現替代燃油638噸,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34噸,為降低全市PM 2.5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新能源并網開路
國家電網《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提出“為分布式電源項目接入電網提供便利條件,為接入系統工程建設開辟綠色通道”,對我國分布式電源推廣具有“破冰”意義。
天津市電力公司針對個人客戶,開通專門辦理窗口,提供服務綠色通道。天津首位個體發電用戶董先生在自家三層聯排別墅的樓頂安裝了光伏和風電裝置,包括一組3千瓦的光伏發電設備和一組3千瓦的風力發電設備,日發電量大約在15度(部分自用部分賣出),投資在幾萬元左右。到今年9月14日并網第100天時,發電1060千瓦時。
針對大客戶提供完善的人力和物質支持。目前,天津已建成全國最大民用建筑光伏發電項目,4個小區92棟居民樓試點鋪設,8600多塊太陽能電池板組成的光伏電池組件方陣,實現年發電量159萬千瓦時,電量并網后,年收益約為70萬元至80萬元,發電收益用于補貼居民物業費用。
天津還建成了國內最大建筑屋頂非晶硅并網光伏電站,利用天津西站28個站臺雨棚鋪設太陽能電池板,設計容量為1884千瓦二手吊車,預計年發電200萬千瓦時,年節約標準煤700多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000多噸,節約了大片土地,促進了綠色城市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