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腰斬重組失敗 業績巨虧的銀星能源要想翻身有點難
銀星能源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
曹恩惠
自2017年3月13日起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其間歷經標的資產變更、深交所問詢,寧夏銀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銀星能源,000862.SZ)重組最終宣告失敗。3月1日,銀星能源發布公告稱,鑒于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標的資產業績未達到預期,且評估備案工作尚未完成,其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
就在一個月前,銀星能源剛剛發布2017年度業績預虧公告。根據公告,該公司預計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5億元至2.2億元。這是時隔一個會計年度后吊車,銀星能源再次遭遇凈利潤虧損境地。而重組失敗之后,銀星能源若要在今年實現業績反轉,則面臨一定難度。
事實上,2016年,該公司一度扭虧為盈,當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11億元。不過,這只是政府補貼“助攻”的結果。2016年,銀星能源獲得政府補貼數額達0.27億元,在一定程度上覆蓋了主業虧損凈利潤額。財務數據顯示,同期,該公司扣非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0.25億元。
依靠補貼維持賬面上的盈利并非長久之計,于是,控股股東中鋁寧夏能源“輸血”戲碼再度上演。2017年3月27日,銀星能源宣布轉入重組資產重組程序。最初的重組標的資產是中鋁寧夏能源持有的寧夏銀儀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銀儀風電)50%股權和實際控制人中國鋁業公司旗下稀土資產,但在2017年6月30日公布的重組進展公告中,中國鋁業公司旗下稀土資產被剔除出重組范圍。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家標的企業銀儀風電為銀星能源與中鋁寧夏能源共同出資成立的風電公司,雙方各持股50%。而在此次重組之前,中鋁寧夏能源曾于2015年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以4億元的價格掛牌轉讓銀儀風電50%股權,卻始終無人接盤。
自2014年完成向控股股東中鋁寧夏能源完成收購風電類資產后銀星能源風力發電機,銀星能源由此形成了新能源發電、新能源設備制造以及檢修安裝服務,這其中,風力發電成為該公司最大營收來源。銀星能源2017年中報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報告期內風力發電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38億元,占總營收的89.79%。且近些年來各財務報告期內的經營數據顯示,銀星能源對風電業務的依賴性正在加大。2014年完成資產收購時,該公司風力發電業務收入占當年總營收入的比例還曾為65.88%。
然而,在棄風限電等因素影響下,銀星能源風力發電業務盈利能力起伏巨大。2016年上半年,該公司風力發電業務毛利率同比大幅減少21.07個百分點銀星能源風力發電機,即便去年上半年其毛利率扭轉下滑趨勢,但僅同比增加5.74個百分點。
在銀星能源的主要參控股子公司中,銀儀風電屬于佼佼者。2017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0.71億元和0.03億元,是銀星能源盈利能力最強的參控股子公司。因此,將銀儀風電剩下50%股權收歸囊中,可起到對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改善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
但銀儀風電近些年來的業績波動性較大。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銀儀風電的凈利潤分別約為0.02億元、0.1億元和0.03億元。其中,2015年、2016年該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是-94.05%、541.30%。值得注意的是,銀星能源將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終止的原因之一便指向銀儀風電的業績未達到預期,從而表現出了對標的企業經營業績前景的擔憂。
與此同時,在該資產重組進行時,另一項因素也給此次重組增添阻礙——由于銀星能源自2013年2月完成控制權變更后60個月內累計向控股股東中鋁寧夏能源購買的資產總額占上一年末公司自身總資產的比例超過了100%,因此即使重組購買銀儀風電50%股權的作價僅有1.65億元,但卻構成“借殼”,重組難度增加。
重組失敗后,銀星能源表示將會繼續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經營業績。不過,這并非易事。
銀星能源業務占比最高的風電業務分別為風力發電和風電設備制造。截至2017年上半年,該公司風電場幾乎分布于寧夏及寧夏內蒙古交界地區 。2017年,寧夏地區的棄風率由前一年的13%下降至5%,內蒙古地區的棄風率則由前一年的21%下降至15%。盡管棄風限電現象有所緩解,但仍然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
而在風電設備制造方面,業內人士指出吊車出租,風電設備向龍頭公司集聚趨勢已定。這對于銀星能源這樣的非龍頭企業而言,意味著面臨競爭力和市場份額下降的風險。
截至3月2日,銀星能源報收3.90元/股,自2017年3月13日停牌以來,其股價已累計下跌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