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減排溫室氣體、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形勢下,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并已在全球大規模開發利用。“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間,我國風電經歷了飛速發展的10年,成為國內繼火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電源。
國內風能資源分布
中經先略數據中心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風電裝備市場研究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根據全國900多個氣象站將陸地上離地10m高度資料進行估算,全國平均風功率密度為100W/m2,風能資源總儲量約32.26億kW,可開發和利用的陸地上風能儲量有2.53億kW,近海可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有7.5億kW,共計約10億kW
三北地區:主要為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等北部地區所含風能資源為國內陸上最為豐富的省份,平均風速達6M/S—7M/S,最大風速可達8M/S—9M/S。
沿海地區:主要包括遼寧、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其中浙江及福建地區平均風速達9M/S。
內陸地區:青藏高原、四川東部、湖南中部、兩廣北部等地區風能受到山脈、海拔等因素,風能分布不均。
國內發展現狀
隨著風電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我國風電設備制造技術進一步提高二手吊車,一個具有競爭力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已初步形成全國風電十強,涵蓋原材料加工、零部件制造、整機制造、開發建設、技術研發、標準和檢測認證體系等各個環節。風電機組設備制造基本上實現了系列化、標準化和型譜化。
2015年11月,我國海上最大風力發電機在福建莆田平海灣上安裝成功,單機容量5MW。
與陸地相比發電效益高,不占地、風速高、沙塵少、電量大、運行穩定以及粉塵零排放等優勢。
2018年1月22日全國風電十強,由廣州雅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設計研發、英格(陽江)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制造的2兆瓦垂直軸風力發電機已經成功并網發電,高度超過100米。
風電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少數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這也讓我國迎來歷史上難得的在風電領域與國際領先水平并駕齊驅的機會和形勢。在高速發展過程中,我國建立起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風電產業體系,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此外,風電產業每年還吸引超過千億元的投資,提供近50萬個就業崗位,發揮著良好的社會綜合效益。
前景與展望
我國風電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基本掌握了風電行業關鍵核心技術,并且在適合低風速風況和惡劣環境風電機組開發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大容量機組開發上也實現了與世界同步。這些成就,既保證了我國風電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二手吊車,也為我國風電產業實現從大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基礎。
隨著“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我國風電制造企業也加快了高端裝備制造“走出去”的步伐,為我國風電技術的廣泛應用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