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公司參建的武漢首條地鐵環線——12號線(江北段)PPP項目土建1標迎來重大節點。針對武漢地鐵12號線下穿長江“定制化”研發的“江城先鋒號”大盾構在江夏下線,下一步將投入到武漢地鐵12號線國博中心南站~凌吳村站區間過江隧道施工中。
超大直徑國產盾構下穿長江
“江城先鋒號”盾構由中鐵隧道局集團與中鐵工程裝備集團聯合研發。盾構刀盤開挖直徑12.56米,相當于四層樓高度,開挖斷面是常規地鐵盾構的4倍;總功率約7000千瓦,與和諧號動車組的總功率相當;整機推力約16000噸,相當于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11倍;整機重達2900噸, 總長約105米,是名副其實的“基建蛟龍”。
國博中心南站~凌吳村站區間全長3.37公路,其中70%在水下,是武漢地鐵12號線全線控制性工程,“江城先鋒號”盾構將在平均水深34.85米的江底開辟一條供兩輛地鐵列車對向行駛的過江隧道。
承擔12號線過江隧道施工任務的中鐵隧道局集團長期專注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在大盾構、穿江工程建設方面有著豐富的施工經驗,承建了我國40%以上的穿江越海工程,尤其是自2008年成功打造了“萬里長江第一隧”武漢長江隧道以來,先后5次成功穿越長江。
攻堅過江隧道世界性難題
建設長距離水下隧道一直以來都是隧道與地下工程行業的難點問題,尤其是12.56米的超大直徑、土質50%以上的泥巖地層、超高水壓等難點交織在一起,更凸顯出項目的超高難度。
根據地質勘察結果,國博中心南站~凌吳村站區間地層十分復雜,有硬巖層、軟巖層、軟土層、泥沙地質等。同時,盾構從江邊的軟土、軟巖層“深入”至硬巖層,地質環境頻繁變化,必須保持精準的掘進姿態和動力,才能保障施工順利進行。區間最大縱坡25.28‰,整體成“V”型,需要制定更為詳盡的盾構施工組織方案來應對各種可能的突發情況。
“江城先鋒號”盾構機采用常壓復合刀盤,針對50%以上的泥巖地層特性,增大開口率,有效減少了結泥餅概率同時配置壓力自動補償、四回路保壓、高效泥漿循環出渣系統等新技術,通過改良刀盤環流系統,安裝高壓水刀裝置,增強刀盤的泄渣能力。
武漢首條地鐵環線
武漢地鐵12號線全長59.9公里,是武漢市第一條地鐵環線,也是武漢地鐵建設史上首次采用PPP融資模式。全線為地下線,串聯江岸、江漢、硚口、漢陽、武昌、洪山、青山共7個行政區域,共設站37座,經由武昌火車站和漢口火車站兩大交通樞紐,并與18條地鐵線路實現換乘,換乘站數量達26座,是當之無愧的“換乘之王”。區間2次穿越長江、1次穿漢江、2次穿湖
地鐵12號線建成后,將有效提升環線客流吸引力,緩解中心區客流壓力,開啟武漢地鐵發展提速,三鎮同環新時代,對加快城市重點發展地區建設、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為武漢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校審:何宗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