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印發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全文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強調要廣東省將重點支持的海洋電子信息、 海上風電、 海洋生物、 海洋工程裝備、 天然氣水合物、 海洋公共服務六大海洋產業蓬勃發展, 成為推動廣東省海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規劃》明確,要打造海上風電產業集群。推動海上風電項目規模化開發,基本建成已規劃近海淺水區項目,推動廣東省管海域近海深水區項目開工建設,爭取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納入國家相關規劃并推動基地項目開工建設。強化省統籌工作力度,重點統籌做好項目前期工作、 場址資源劃分及配置、 發展與安全,以及海上集中送出、 登陸點和陸上送出通道、 送出模式等。
同時,要支持海洋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推動海上風電項目開發與海洋牧場、 海上制氫、 觀光旅游、 海洋綜合試驗場等相結合,力爭到2025年底累計建成投產裝機容量達到1800萬千瓦;推動海上風電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建設陽江、 粵東海上風電產業基地,力爭到2025年廣東省風電整機制造年產能達到900臺 (套)。
此外,《規劃》還提出,要推動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以龍頭企業為引領,重點開展低風速、 大容量、 抗臺風、 防鹽霧風電機組研發制造,加快漂浮式風機基礎、 柔性直流送出等關鍵技術轉化運用。進一步完善海上風電產業鏈,重點引進或鼓勵收購新型材料、 主軸承、 齒輪箱、 海上升壓站、 施工船機運維設備等產業鏈企業,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提前謀劃海上風電運維產業發展,重點在陽江、 揭陽、 汕尾等地布局建設海上運維基地,同時鼓勵支持風電研發設計、 裝備制造、 風電施工及運維企業加強合作,通過組建專業運維機構或委托開展社會第三方專業運維,推行運維服務專業化。
根據《規劃》,海上風電產業集群包括三大基地:珠三角海上風電研發服務基地、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粵西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
其中,珠三角海上風電研發服務基地,以廣州、 深圳、 中山為核心,以明陽智能、中廣核等企業為龍頭,打造海上風電科技創新研發基地。利用廣州南沙、 深圳前海、 珠海橫琴等自貿區發展海上風電金融產品,培育和創新海上風電設備融資租賃及保險、 基金等海上風電金融業務。
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爭取將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納入國家相關規劃,推動開工建設。打造汕頭海上風電創新產業園,配套一定整機組裝產能,推動汕尾 (陸豐) 海洋工程基地建設,設立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省實驗室汕尾分中心,謀劃布局揭陽運維基地。
粵西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推動粵西陽江、 湛江海域海上風電項目規模化集中規劃、 連片開發。打造粵西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打造陽江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基地,加快推進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省實驗室陽江分中心建設,支持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 (湛江) 參與海上風電研究。
從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 “十四五” 規劃重大工程項目獲悉,在海上風電領域總投資額為900億元,將用于重點建設廣東省管海域陽江南鵬島、 沙扒、 青洲,湛江外羅、 徐聞、 新寮,珠海桂山、 金灣, 惠州港口,汕尾后湖、 甲子,揭陽神泉,汕頭勒門、 海門等海上風電項目,推動國管海域專屬經濟區海上風電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
點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