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優
新年伊始,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頻繁活躍在汽車行業朋友圈。2月9日,美國工程院發布2021年度國家工程院增補院士名單,共有111名院士及22名外籍院士入選,包括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與喜提工程院院士相對應的,是馬斯克的特斯拉正在身陷“減配風波”。日前,有報道稱,特斯拉為應對芯片短缺,特斯拉對上海制造的Model 3和Model Y汽車進行了減配,去掉了電子助力轉向系統中兩個電子控制單元其中的一個。但在這波開年頻繁刷屏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特斯拉上交的那份亮眼財報。1月28日,特斯拉公布2021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2021全年交付94萬輛汽車,同比增長87%;Q4實現營收177 億美元,同比增長65%,凈利潤 23 億美元,同比增長 760%。這意味著,在疫情當前、供應鏈不穩定、以及過渡至生產新款Model S和Model X車型等諸多挑戰下,特斯拉仍實現了有史以來最高記錄的生產和交付數量。面對如此成績,業內表示并不驚訝。因為特斯拉自誕生起就一直自帶光環。過去十年,在馬斯克的帶領下,特斯拉憑借一己之力重塑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 聚光燈下,99%的目光會被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吸引,鮮為人知的是其能源業務,尤其是電池儲能系統同樣取得令人驚艷的成績:2021年,特斯拉儲能業務全年裝機3992MWh,同比增長32%。根據此前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預測,2021年全球電化學儲能新增裝機將達19.9GWh。這代表著特斯拉目前已占據全球儲能市場份額的20%左右。不過,盡管已成為新能源行業公認的標桿,但其在這一領域的探索與布局并非坦途,至今仍然面臨著運維和價格的挑戰。
特斯拉在儲能領域的探索可追溯到10年前。早在2012年,特斯拉就已啟動開發儲能設備的嘗試。 2015年4月,馬斯克充分發揮自己“Twitter達人”的號召力,僅憑一句“特斯拉將在加州霍桑設計中心發布一款新產品,但不是一臺車”,就成功推出第一款鋰電池——能量墻powerwall和能量包powerpack。 同年10月,波特蘭奇阿利索峽谷的一處天然氣井自發生天然氣泄漏事故讓特斯拉的儲能初露頭角。僅歷時88天就完成了20MW/80MWh儲能項目的交付,成功的彌補了此次事故造成的電力不足。 一年之后在南澳,特斯拉再次大顯身手,僅用時55天就完成了100MW/129MWh的儲能部署,避免了當地電網因為支撐不起用電高峰的負荷而停電。 根據外媒報道,這座巨型Powerpack儲能系統投入運營后,對當地能源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麥肯錫的數據表明,Powerpack項目已經占據了南澳FCAS(調頻輔助服務)的55%電量,并且成本降低了90%。 在公共事業領域的示范效應,讓特斯拉的儲能業務從此名聲大振。這家電動汽車巨頭不斷調整產品策略,重點向公用事業領域傾斜。 2019年7月,特斯拉設計和生產了一種專門用于公用事業規模項目的新型儲能產品Megapack。與Powerpack相比,Megapack擁有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集成度,Megapack占地空間少了40%,只要十分之一的零部件。通過Megapack,特斯拉可以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在3英畝的土地上建設一座250MW/1GWh的零排放發電廠,比同等規模的傳統化石燃料發電廠快4倍。2022年1月,特斯拉公開得州最大儲能項目 81-Megapack,儲能容量達 100 兆瓦 / 200 兆瓦時。這也是迄今為止特斯拉建設的最大儲能項目。在大型儲能電站領域,特斯拉已經站穩腳跟,但在家庭儲能市場,馬斯克仍需努力。
為了推動家庭儲能系統的銷售,特斯拉于2016年11月,宣布以21億美元收購太陽能組件生產商和安裝商SolarCity。 這項收購當時備受質疑,但馬斯克有著自己的謀劃。首先,收購SolarCity是特斯拉由產品制造商轉變為服務提供商的最佳選擇。其次,美國的高電價讓“戶用光伏+儲能”性價比突出,通過部署屋頂光伏來帶動儲能電池的安裝,Powerwall成為“電動車-光伏屋頂-儲能墻”這一離網系統能源戰略的關鍵一環。 不過,Solar City的表現并未達到馬斯克的預期,該公司業務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并給特斯拉帶來巨額債務。除了債務壓力,在家庭儲能市場方面,特斯拉還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戴姆勒、寶馬、日產等多家大佬正虎視眈眈的盯著這塊大蛋糕,并紛紛推出其家庭儲能電池系統。 就連特斯拉在太陽能領域的老對手也不甘示弱。先是Vivint與Mercedes-Benz能源公司合作,為消費者提供能源儲存方案,旨在與特斯拉的Powerwall一爭高下。而后SunRun也開發了一種名為Brightbox的能量存儲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使用LG化學電池和Sunrun自己的控制系統,已在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夏威夷、紐約和馬薩諸塞州上市。 面對日益劇增的壓力,特斯拉于2018年2月宣布將在其王牌項目所在地南澳部署一個“家庭太陽能+儲能”計劃。旨在為5萬住戶安裝或增加屋頂太陽能系統及Tesla第二代Powerwall儲能系統,整個項目完成后將組成250MW的虛擬發電廠,有望將用戶電費支出降低30%。為了更好的深入完成這一計劃,特斯拉還在Powerwall的軟件端下了很多功夫。2018年5月,特斯拉發布了Powerwall 2的軟件更新,新增加的功能可讓業主通過調整軟件上的用電模式,更好地控制用電成本。 不過,這項新功能,只有在電力公司采用浮動電價收費的區域才有價值,而這正是南澳的發展趨勢。其用電高峰和低谷時的電價差異能夠達到兩倍甚至三四倍。
事實上,在經歷了初期摸索和中期整合后,特斯拉的家庭儲能業務已經進入穩步發展期。在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停電依舊是個大問題。傳統柴油發動機不但污染壞境,且體驗感極差。Powerwall讓一塊大型充電寶變成了一款酷炫的高科技產品,進入了千家萬戶。一旦停電發生,Powerwall自動切換為緊急電源確保正常用電,與屋頂光伏協同,提升清潔能源消納,削峰填谷節省電費。數據顯示,Powerwall憑借著強大的品牌號召力,迅速占領市場份額。在北美市場占有率超過50%,在競爭激烈的歐亞市場同樣位于主導地位。
這是否意味著已經成為新能源行業標桿的特斯拉能源從此將一帆風順了?其實它依然面臨著兩個重要挑戰:一是運維,二是價格。運維之困:2019年9月,沃爾瑪一紙訴狀將特斯拉告上了法庭,聲稱特斯拉(原為SolarCity)的太陽能板導致七家商店屋頂起火。亞馬遜隨后也進入反特斯拉的大陣營,表示特斯拉太陽能板是導致加州倉庫火災的元兇。矛頭直指特斯拉在運維上的“廣泛、系統性的疏忽”。除了太陽能板質量問題外,儲能電池安全問題也在近兩年被推上風口浪尖。剛剛經歷過的北京儲能電站起火爆炸事件、美國亞利桑那LG電池儲能站起火、寧德時代電池回收工廠爆炸、韓國儲能電站多起起火爆炸等頻發,加深了人們對電池安全性的考量。產品本身的安全性設計固然重要,如何通過高效運維排除安全隱患,避免可能的災難性后果,也成為特斯拉今后一大挑戰。隨著越來越多光伏、儲能落地,特斯拉是否擁有優秀的運維能力,以支撐住如此龐大復雜、迭代迅速的產品群?是否能快速準確地處理平衡消費者、企業、電網、新能源開發商等B2C、 B2B客戶群體的各類問題?在聚光燈下,上述所有問題都會被無限放大,特斯拉能源是否做好了充分準備?而眾所周知,特斯拉電動車售后服務經常被人所詬病,去年有河南的維權車主張女士而今部分車型的減配風波還在繼續發酵中。希望能源業務不要重蹈覆轍。從例行維護、巡檢、部件修理,到故障預測,電池壽命管理、控制策略優化、不斷升級用戶體驗,特斯拉能源的運維之路,可謂道阻且長。價格大戰:當前電池價格戰愈演愈烈,儲能系統也因此降本速度遠超預期。美國能源環境署EIA發表報告顯示,儲能成本已在三年內下降70%,并預計以每年8%的速度持續下降。國內更是如此,青海光伏競價儲能項目投標價格早已跌破$200/kWh大關,最低報價是令人咋舌的1.06元/Wh ($160/kWh)。國內業界巨頭寧德時代、比亞迪推出CTP、刀片電池,在電池技術上不斷尋求突破,陽光能源等整合商也從光儲逆變器方向異軍突起,越來越多的中國新能源企業出海遠征,來到特斯拉的眼皮底下,以超低價、出貨速度、和日趨成熟的硬件技術和整合能力,在歐美和泛亞太市場初綻頭角。除了老牌能源公司、電池生產商也不惜砸血本入場,大批創業公司也企圖彎道超車。比如借殼上市、被大眾、比爾蓋茨垂青的QuantumScape透露其固態電池已經解決了充電時間、壽命、安全、溫度等長期難題。獲得7600萬美元融資的明星初創公司Form Energy也即將在明年部署首個150小時超長時電網側儲能電池系統并,商業化成功后成本可低至$10/kWh。各個公司可謂鉚足了勁,為壓低成本上各顯神通。雖然特斯拉向來不以低價為賣點,而在品牌溢價有限的能源行業,度電成本才是關鍵。發生在全球光伏行業的價格廝殺和重新洗盤,已悄悄在儲能賽道上再度上演。特斯拉能否憑借供應鏈以及自身的品牌與技術優勢,重塑產業格局?我們拭目以待。
那么該如何理解這一系統性變革?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陳清泉,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做序并推薦的《碳中和革命:未來40年中國經濟社會大變局》著作,以通俗易通的語言為讀者呈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碳中和畫面。
新版售電管理辦法出臺:要求發生大變化,售電公司加速優勝劣汰
光伏行業再迎重大利好!美國豁免雙面組件關稅并下調201關稅稅率!
大幅增長!“十四五”全國電網投資近3萬億元
吊車圈 掃碼加入千人吊車群
(責任編輯:吊車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