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機制促碳減排,
為低碳城市建設貢獻經驗
昨天,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辦“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城市形象采訪活動,邀請來自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35家媒體的50余名中外媒體記者走進北京綠色交易所,深入了解北京市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取得的積極成效。
以經濟杠桿撬動碳排放單位主動減排,北京碳交易試點成效也非常明顯。以北京公交集團為例,2016年被納入碳市場管理后,積極推進低碳排放的電動車、天然氣車替代高碳排放的柴油車,與2016年相比,該單位2020年柴油消耗量下降近60%,碳排放強度下降11%以上。
市民以公交、地鐵、自行車、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也能獲得對應的碳減排量。為鼓勵公眾積極踐行綠色低碳出行,北京市基于碳市場框架搭建了碳普惠項目。市民獲得的這些碳減排量可集中向主管部門申報,經核定簽發的減排量可在北京碳市場上出售。市民可將項目組織單位獲得收益后所分發的獎勵,用于支持植樹、保護水系等公益活動,也能兌換成公共交通優惠券、購物代金券等。
碳普惠項目啟動至今,平臺累計用戶量達30余萬人,綠色出行量累計為2100萬人次。這也是我國首次通過碳市場機制以碳普惠方式,引導公眾樹立綠色增長、共建共享的理念,讓綠色消費、綠色出行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基于北京市在碳市場工作中積累的豐富經驗,生態環境部將以部市聯建的方式支持北京市承建全國自愿減排交易中心,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愿景。北京綠色交易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輝軍介紹,全國CCER交易中心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一方面推進系統開發,服務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期的履約抵消工作,另一方面參與規則制定,為CCER市場重啟做好準備。數據顯示,在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中,北京綠色交易所已經為全國450多家電廠提供了CCER交易服務,完成1850萬噸CCER交易量,交易額6.71億元。
據了解,CCER機制是獲得國際認可的機制,除了服務于國內碳減排目標外,也將逐步探索與國際碳交易機制的接軌與合作,成為服務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中國方案之一。
來源:北京日報
品牌推廣
實時掌握行業資訊 共同把脈
聯系我們微信平臺 “”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官方信息發布平臺,實時發布最新的公告通知、行業信息、 等重要資訊,為業內人士搭建掌握行業動態的重要平臺。
電話:010-68596009
郵箱:fncy@cweea.com.cn官網:www.cwee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