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 “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chuàng)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三個轉變”為品牌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6年6月,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發(fā)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 》, 提出設立“中國品牌日”,凝聚品牌發(fā)展社會共識,營造品牌發(fā)展良好氛圍,搭建品牌發(fā)展交流平臺,提高自主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
2017年4月24日,國務院批準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
今天是
我國第六個“中國品牌日”
中國施工企業(yè)協(xié)會
發(fā)布了“中國建造”專業(yè)品牌企業(yè)名單
中鐵隧道局
成為全國唯一入選的
“中國建造”隧道工程品牌企業(yè)
作為我國從事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的專業(yè)隊伍,四十余年來,中鐵隧道局始終專注于主業(yè),在我國乃至世界隧道行業(yè)中,始終代表著中國隧道的硬核實力和品牌形象。
總體規(guī)模居于遙遙領先
1978年10月,為建設我國“四五計劃”一號工程黃河水下隧道,國務院批準鐵道部成立鐵道部隧道工程局。截至2021年底,中鐵隧道局已累計建設隧道總里程折合單線達到10000公里,約占全國隧道總長的10%,遠超國內外任何一家同類企業(yè)。
中鐵隧道局承建的第10001公里隧道起點——深江鐵路珠江口隧道
目前隧道局年隧道施工能力超過500公里,在穿江越海隧道、盾構/TBM隧道、頂管隧道等核心競爭力領域,優(yōu)勢明顯。
萬里長江第一隧——武漢長江隧道
廣深港客專獅子洋隧道
汕頭海灣隧道
——承建穿江越洋工程112項,約占全國一半,創(chuàng)造了11次穿長江黃河,15次穿黃海、東海、南海,19次穿珠江,29次穿錢塘江、湘江、贛江、閩江、邕江水下隧道施工紀錄。
深圳望海路改造工程
格魯吉亞南北公路KK隧道
——正在施工的直徑16.28米的深圳望海路改造工程是我國在建最大直徑盾構隧道、直徑15.08米的格魯吉亞南北公路KK隧道是世界最大直徑TBM隧道。
浙江下穿南湖大道隧道
——建成的浙江嘉興下穿南湖大道隧道是世界最大斷面矩形頂管隧道。承接的鄭州市下穿中州大道隧道、新加坡湯申線T221隧道、天津黑牛城道地下通道、浙江嘉興下穿南湖大道隧道四項頂管隧道,每一項都在刷新自身保持的國內紀錄。
特長隧道建設絕對領先
全長37.9公里的高原鐵路隧道
全長34.538公里的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
鐵路是我國長大隧道的集中領域,基本上匯聚了我國具備隧道施工實力的頭部企業(yè)。根據(jù)統(tǒng)計,我國已建成的20公里以上鐵路隧道共12座,其中,中鐵隧道局承建8座,占三分之二。
全長32.645公里的青藏鐵路西格二線關角隧道
在建的15座代表性特長鐵路隧道,中鐵隧道局承建其中5座,始終是我國隧道建設的主力軍和王牌軍。
鉆爆法隧道始終引領前沿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
烏茲別克斯坦安琶鐵路卡姆奇克隧道
李克強視察蘭渝鐵路木寨嶺隧道
在復雜地質條件與跨海隧道鉆爆法建造技術方面,中鐵隧道局一直引領行業(yè)發(fā)展。廈門翔安隧道開創(chuàng)了國內跨海鉆爆法隧道施工先河;“中亞第一隧”烏茲別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攻克10公里長巖爆段世界級難題;鐵路和公路的木寨嶺隧道開辟了高應力軟巖隧道大變形新途徑;增援的中老鐵路景寨隧道為中老鐵路開通的最后一公里作出了決定性貢獻。
世界已運營的儲量最大液化石油氣儲庫——煙臺萬華LPG能源地下儲庫
在國內儲油、氣庫市場方面,采用鉆爆法承建了全國總計22項地下水封洞庫中的17項,其中,8座大型儲氣洞庫中施工6座,9座儲油洞庫中施工8座,最大庫容量500萬立方米,其建造技術形成了4項國標,市場份額和施工技術國內遙遙領先。中鐵隧道局已實現(xiàn)洞庫開挖跨度由30米到70米級的跨越,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盾構/TBM法隧道持續(xù)領先
中俄天然氣管道長江盾構穿越工程
引漢濟渭秦嶺隧洞
自1997年與2000年,中鐵隧道局分別進入TBM與盾構隧道施工領域以來,創(chuàng)造了TBM月進1868米、盾構月進1002.5米的世界紀錄。
世界最大直徑15.08m的格魯吉亞TBM隧道,國內最大直徑16.28m的深圳望海路盾構隧道、盾構獨頭掘進最長10.23公里的中俄天然氣長江隧道、海底軟硬不均地層巖石強度最大達216MPa的汕頭海灣盾構隧道、人類首次穿越秦嶺主脊的引漢濟渭秦嶺隧洞等都在行業(yè)內具有深遠影響。
科技創(chuàng)新具有明顯優(yōu)勢
中鐵隧道局擁有“兩室兩中心一會一站一核心”的頂級平臺,分別為:盾構及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技術中心、全斷面隧道掘進機狀態(tài)監(jiān)測與評估中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分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核心期刊《隧道建設(中英文)》。特別是盾構及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隧道建設》具有相當強的行業(yè)影響力。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參加國際隧協(xié)第47屆會員國大會現(xiàn)場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自2002年起,一直掛設在中鐵隧道局,不僅承擔著國內隧道行業(yè)組織與技術交流等重要功能,還代表中國隧道行業(yè)參與世界隧道協(xié)會事務,在世界隧道舞臺上發(fā)出中國聲音。2024年在深圳舉辦的世界隧道大會,即是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牽頭、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和中鐵隧道局承辦。
同時,中鐵隧道局在技術創(chuàng)新、核心競爭力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裝備制造與應用能力突出
國內首臺自主研制的復合式盾構“中國中鐵1號”
在長期的隧道施工實踐中,中鐵隧道局凝聚并形成了設計、科研、制造、施工同向發(fā)力的“四位一體”模式。自2000年開始,為了打破“洋盾構”一統(tǒng)天下局面,中鐵隧道局率先進行盾構國產化研發(fā),通過成立盾構研發(fā)機構、建立盾構產業(yè)化基地、承擔國家“863”計劃等艱難探索,于2008年研制出國產首臺復合盾構“中國中鐵1號”,并孕育出了“中鐵裝備”這一閃亮名片。
國內首臺再制造TBM“彩云1號”
隧道裝備制造能力是“四位一體”模式中重要一環(huán),奠定了中鐵隧道局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領域獨一無二的地位,也在鉆爆法、盾構/TBM法兩大核心工法領域形成了難以超越的核心密碼。中鐵隧道局的隧道專業(yè)施工裝備保有量、使用量及部分非標裝備制造,遙遙領先于其他競爭對手。
國內首臺成功應用于施工的國產盾構主軸承
在不斷探索發(fā)展中,中鐵隧道局逐漸形成了以盾構再制造為核心,設備監(jiān)測、設備監(jiān)理為兩翼,致力于隧道專業(yè)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的新格局。為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再制造的TBM“彩云1號”,是我國第一臺再制造TBM;并依托承建工程,聯(lián)合國內軸承生產商,攻克了盾構核心部件主軸承的國產化,中國盾構擁有了“中國芯”。截至目前,已累計生產再制造盾構機26臺,盾構再制造位列行業(yè)前列。
從1978年成立至今
中鐵隧道局用四十余年時間
走過了隧道建設的萬里長路
......
完成隧道建設第一個1000公里
我們用了23年時間
當隧道里程達到5000公里時
我們用了31年
從5000公里跨越到10000公里
我們僅僅用了9年
......
從穿山越嶺到穿江越海
從人工開挖到智能化施工
中鐵隧道局每踏過一次禁區(qū)
都引領中國隧道一步步向前邁進
新的萬里長路已經(jīng)啟程
未來的中國隧道
也一定會有中鐵隧道不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