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工信部公示了「2022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名單」,徐工漢云位列第三,連續四年實現國家級榜單排名躍升。
“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工信部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關于“在重點行業和區域建設若干國際水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重要部署。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等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其中綜合型“雙跨”平臺引領作用持續增強。
雙跨平臺反映了我國產業轉型對平臺體系建設的需求,代表著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最高水平。本次雙跨平臺的遴選工作,重點圍繞平臺資源管理水平、核心技術水平、賦能成效、社會貢獻度、可持續發展能力五個維度對工業互聯網平臺進行評價。
基于近80年制造經驗和30多年數字化服務經驗,徐工深耕平臺打造、科技創新、數字賦能和生態構建等方面,加速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中國工業互聯網走向國際。
打造“強平臺”
在夯實底座上亮真招
作為我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漢云實現多個應用場景、多個測試環境的數重檢驗,無論是平臺能力還是產品技術應用實力,均得到業內專家和市場的廣泛認可。目前已成功賦能裝備制造、建筑施工、有色金屬、工程機械、新能源、教育等80多個行業,構建20個產業鏈平臺,服務企業超7萬家。
基于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徐工聚焦新應用、新開發、新組態、新資產、新分析、新數據、新安全、新通訊、新設備、新控制十個版塊,打造全新產品開發治理模式,形成獨具特色的漢云工業操作系統(HANYUN OS),持續夯實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核心底座。
練就“硬本領”
在科技創新上謀突破
數字化轉型之路道阻且長,擁有核心技術才能運籌帷幄。
一直以來,徐工持續在科技創新上謀突破,不斷加強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的力度,在工業互聯網產業領域累計獲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軟件產品證書300余項。
在核心技術攻關上,徐工瞄準“卡脖子”關鍵難題,相繼攻克低代碼平臺開發技術、基于嵌入式軟件開發的邊緣計算技術、工業應用部署容器技術等十項核心技術,切實解決制造業轉型升級痛點、難點。
鍛造“真功夫”
在數智賦能上創實效
徐工工業互聯網產業量質并進,跑出賦能“加速度”,在助力保鏈穩鏈、提質增效、協同創新、國際化創新等方面效應日漸凸顯,服務了中國鐵建、江銅集團、泰隆集團、云內動力等中國龍頭企業;同時也在國際市場上“開疆拓土”,服務亞太、南美、歐洲等全球主要市場用戶,加快中國工業互聯網“走出去”。
截至目前,徐工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已連接 “一帶一路”沿線80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多個國際化項目。以巴西淡水河谷設備無人化作業項目為例,憑借徐工漢云無人化作業施工管理系統,巴西淡水河谷成功實現挖掘機和寬體車等大型工程設備的遠程遙控施工,確保施工現場無人化作業,避免礦坑堤壩決堤帶來的人員傷亡,有效降低企業人工成本,推動作業礦區生產效率提升。
構筑“新生態”
在可持續發展上開新局
隨著中國數字化轉型進程的提速,平臺生態構建成為工業互聯網行業的一道關鍵命題,同時也是一次突圍機會。徐工聯合產業生態與技術生態伙伴,攜手華為、阿里云、中國聯通、啟明星辰、三零衛士等協同挖掘不同行業場景的創新應用,打通產業集群上下游企業供需壁壘 ,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價值共享創造通路。
在人才生態構建上,作為國內首家工業互聯網領域培訓評價組織單位,徐工漢云積極推進試點院校工作,并結合企業人才需求痛點,圍繞“崗、證、賽、課、培”提出產教融合綜合方案,為工業互聯網行業培養優質人才。
數字化轉型是一條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征程。
徐工加快打造世界最具價值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全球數字化轉型浪潮中,持續以“領跑者”姿態,穩步專注地前行!
徐工徐工,助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