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我國海上風電事業發展再添利器,由三峽集團牽頭,聯合招商局集團、中船集團、中國交建共同打造的國內首艘“運輸+起重”一體化深遠海海上風電施工船——“烏東德”號在江蘇南通正式交付投運。

伴隨我國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單機容量不斷增大,海上風電建設持續向深遠海邁進,海上風電施工難度也隨之增加,如何克服復雜多變的深遠海氣象條件,安全高效地推進施工進程,已成為制約海上風電行業發展的痛點難點。

“烏東德”號針對廣東、福建等深遠海海域特點定制,能夠應對長涌浪頻繁的海況特征,同時采用“運輸+起重”一體化模式,單船便可完成港口裝載、海上運輸、起重及打樁等主要作業內容,可有效解決在海況較差情況下,傳統“施工船+運輸船”的船組配合作業困難的難題,將傳統施工條件下100-150天左右的年平均作業窗口期延長約50天,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為促進我國海上風電平價上網再添新助力。

“烏東德”號長182米、寬46米,甲板面積達到6200平方米,相當于14個籃球場,最大起重量可達3000噸,具備對單機容量10兆瓦及以上大型海上風電機組進行多種形式基礎施工的能力。
該船投運后將成為國內同類級施工船中甲板裝載能力最強(1萬噸以上)、甲板面積最大(6200平方米)的船型。每次出海作業可攜帶4套2000噸的風機基礎。該船采用起重機單舷側布置設計,最大起重量可達3000噸,具備單機容量10兆瓦以上海上風電機組多種形式基礎施工能力。單船便可完成港口裝載、海上運輸、起重及打樁等主要作業內容,大幅提升基礎施工效率,降低工程建設成本。
“白鶴灘”號主船體成型 本文攝影:魏大偉 張萊華
“烏東德”號的投運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在深遠海進行大型海上風電機組運輸及施工能力,為后續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深遠海風電項目提供有力支撐。
當天 ,在現場舉行了三峽海上風電施工船機開放日暨“我是黨員我先行”黨員論壇。

船舶海工是南通的城市名片和產業地標,也是該市五大重點產業集群之一,目前南通市擁有規模以上企業322家,具備各類主流運輸船、工程船的生產制造能力,形成了覆蓋海洋油氣、海上風電等領域的海工裝備優勢產業鏈,去年造船完工量占江蘇16.7%、全國7%,海工裝備產業規模位列江蘇第一、占全國1/4左右。招商局重工自落戶南通以來,成功開發出重型起重平臺、LNG液化船、極地探險郵輪等一系列代表行業最高水平的國際國內首制產品。
另據三峽小微公眾號介紹,三峽集團另一艘海上風電安裝船——“白鶴灘”號2000噸海上風電安裝船在上半年也已完成主船體成型,“白鶴灘”號長126米、寬50米、型深10米,是國內首艘2000噸級的第四代海上風電安裝平臺,可用于單機容量12MW左右海上風電機組安裝。

“白鶴灘”號主船體成型 本文攝影:魏大偉 張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