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是懸掛式吊車的和煦春風,吹暖了蜀中平原?;鸺t是懸掛式吊車的薔薇沿著河邊開滿一路。這個美麗是懸掛式吊車的季節,借到成都出差機會,我們與十五局三公司張漢民、宋建坤再次來看望原鐵道兵鐵五師師長李紹珠的夫人高銀梅奶奶。
小院新種了一棵棗樹,一棵香椿。紅茶盛開,風動一庭花影。奶奶一如其名,一頭銀色的華發梳得整整齊齊,沉靜堅強,如同寒梅。
近年來,我們堅持守正創新,將榮史館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不斷充實完善史料。這是繼走訪顧秀老師長以及山西獨立十旅成立舊址后的第三次尋根之旅。(點擊此處追尋攀枝花尋根之旅)
▲春節前,十五局三公司的同事去看望高銀梅奶奶
我們向高奶奶轉達了集團公司張喜勝、黃昌富同志對她老人家的問候,祝奶奶幸福安康。向高奶奶報告了當年在山西呂梁成立的獨立十旅(鐵五師的前身)到甘肅天水,再到四川金堂,云南宣威,四川米易,福建福田,新疆阿拉溝、庫爾勒,之后從天山一路向東,朝著太陽升起的地方,來到河南洛陽,4年前集團總部搬遷上海,請奶奶的家人代表她與老師長抽時間“回家看看”。
高奶奶休息后,在樓下樸素的小客廳里,我們與李師長的長女江晉阿姨、小女曉峰阿姨敘舊話家常,話匣自然從緬懷老師長李紹珠打開。
▲與李師長的長女江晉阿姨、小女曉峰阿姨敘舊話家常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
聽江晉阿姨回憶李師長參加革命的歷程,腦中突然想起這句詞。1911年出生在江西興國縣的紹珠師長21歲時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參加四、五次反圍剿及兩萬五千里長征。在李師長的革命生涯中,比較難忘且有記載的有三大戰役:晉中及太原戰役,西南剿匪和抗美援朝。
在解放戰爭攻城史上,對太原戰役有著這樣的文字記述:“解放太原,成為全國解放戰爭城市攻堅戰中歷時最長、戰斗最為激烈的一場戰役”。1948年7月,閻錫山決心放棄榆次、交城、晉汾。所有部隊龜縮回太原,準備死守?!暗?948年底,在百里防御圈內僅式樣繁多的各類碉堡就建成五千六百多個,在這些碉堡的堅固鞏衛之下,三十萬人口的太原成為全國少有的堅固設防的城市?!币粋€美國記者描述道:“任何人到了太原,都會為數不清的碉堡而吃驚:高的、低的、長的、圓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構成了不可思議的嚴密火網。”當時參加太原戰役的第一野戰軍第七軍軍長是彭紹輝,政委孫志遠,七軍第十九師即后來的鐵五師時任師長何輝燕,政委朱紹田。紹珠師長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晉綏軍區獨立第十旅第三十團副團長,獨立十旅改編為七軍十九師后任第五十七團團長。
戰爭是殘酷的,但在歷時數月的晉中、太原戰役中,他們駐扎在位于太原尖草坪區最北端、西北兩面與陽曲縣接壤的柏板鄉時,李師長認識了一位18歲的姑娘高銀梅,并結為革命伴侶,1951年他們的大女兒江晉出生?!案赣H是江西人,母親是山西人,所以父親為我取名江晉?!眰z人在炮火銷煙中相識結緣,從此攜手度過了近半個世紀。
1950年2月,第五十七團奉命在四川金堂地區執行西南剿匪戰役,李紹珠團長智名勇功,機智果敢,身先士卒,親率該團一營、三營和五十五團一營,完成川西金堂剿匪平叛戰役,立下赫赫戰功。我們這次在成都翻閱了金堂縣志,在徐德勛、吳錫安撰寫的《竹篙暴亂及其平息》中寫道:“僅金堂一縣,解放初就連續發生大規模暴亂15起。當時駐扎金堂的人民解放軍十九師的三個團就成為保衛新生紅色政權的中堅力量”。1950年農歷正月十五,李紹珠任團長的十九師五十七團平息了一場由匪徒精心策劃的約兩千多人的太平二次暴亂。原鐵五師二十二團副團長閆昌慶在《鐵五師歷史之七軍十九師金堂剿匪平叛紀實》記錄:“師首長得悉,迅即決定五十七團團長老紅軍李紹珠率該團一、三營,五十五團一營,連夜出動進剿。部隊三月五日5時集結,6時30分部署完畢,7時發起猛烈攻擊。兵分左右兩路,強攻猛打,匪徒當即潰散逃竄。我乘勝追擊30余里,斃敵42人,俘獲86人,我僅一戰士負傷。”
▲解放戰爭時期鐵道兵剿匪作戰
回上海之后,我又一次查閱了十五局志,看到相關記載:“1949年4月20日攻克太原,華北全境基本解放。5月24日,19師從駐地晉源出發,向大西北進軍。57團擔任天水城防。12月,全力進軍大西南,明確提出這是解放中國大陸的最后一仗。12月30日,進駐四川金堂剿匪,共殲匪5286名。1950年,19師奉命參加修建天水蘭州鐵路,從此與鐵路結下了不解之緣。1953年1月,五師從甘谷、天水出發奉命參加抗美援朝。”
據百度記載:在入朝前的1952年9月,李紹珠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工程五師第參謀長。1953年1月,他率部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鐵道工程第五師參謀長。1954年3月,抗美援朝戰爭勝利載譽回國,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五師參謀長、副師長、師長。先后率部就地在黑龍江省建設湯林鐵路支線,赴東南沿海搶修黎湛、鷹廈鐵路,參加外福鐵路施工,修建中老、中尼國際公路,執行西藏高原戰區應急國防公路戰備保障任務,修建貴昆鐵路。1966年初,奉命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五師駐防四川省渡口市(今攀枝花市),執行成昆鐵路修建任務。1969年6月,參加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西南指揮部,8月任鐵道兵西南指揮部副司令員(副軍職)。1957年8月,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三級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和解放勛章。1988年8月,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53年,從朝鮮戰場歸國后改編的鐵道兵第五師參加黑龍江省原始森林湯林鐵路施工
和平年代,在李師長的筑路生涯中,值得濃墨重彩記載的有三條鐵路:其一是鐵五師搶修鷹廈鐵路。國家記憶曾有非常詳細的記載:五師第二十三團擔負鷹廈線上最長的大禾山隧道開挖任務。工程艱巨,困難重重。1955年8月,鐵道兵司令員王震率領其他兵種首長親臨大禾山隧道視察,解決施工和生活上的困難,并與戰土們一起打風槍,指戰員們倍受鼓舞。10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彭德懷要求鐵道兵再提前一年建成鷹廈鐵路。全師官兵積極響應軍委號召,以“雙手磨掉千層繭,汗水沖開萬重山”的英雄氣慨,隧道雙口開挖由日平均3.67米提高到34米,提前工期118天貫通,寫下了新中國鐵路隧道建設史上光輝的一頁。二十三團一連被鐵道兵授予“尖刀連”榮譽稱號”。
其二是修建貴昆、成昆鐵路:鐵五師1958年7月調部隊參加貴昆鐵路修建,官兵3.6萬人,李紹珠升任師長。貴昆鐵路有“地質博物館”之稱。二十三團擔負了該線最長、當時在西南地區海拔最高(2700米)的梅花山隧道開挖任務。同樣擔任過五師師長的顧秀在《歷程回望》中寫道:“二十一團在云貴兩省交界處的老虎嘴和獅子口架起單孔全長527米、墩高50米的中國第一座鋼塔式天生特大橋,創造了建設鋼塔式特大橋奇跡。1965年5月,李紹珠師長率領所屬各團團長及參謀人員頭頂烈日,冒著40℃的高溫,從云南宣威到攀西查看施工任務,他們從德昌到三堆子,再從倮果到格里坪,徒步跋山涉水,攀懸崖,跨河流,過深澗,越絕壁,實地踏勘線路走向,掌握重點橋梁隧道工程地質構造,實地調查民意社情,了解氣候情況,交通條件,安排兵力部署,制定施工作戰方案?!?/p>
▲鐵道兵挺進成昆鐵路
▲貴昆鐵路天生橋
1965年12月,鐵五師由貴昆線轉戰到成昆線。1966年初,李紹珠師長奉命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五師駐防四川省渡口市(今攀枝花市),執行成昆鐵路修建任務。到70年代初,相繼完成米易至三堆子、倮果至格里坪的“兩線”鐵路輔軌架橋建設任務;建成朱家包包礦區、弄弄坪區、河門口和格里坪區“三片”全長90.5公里的鐵路專用線;完成攀鋼年產6.5萬噸的耐火材料廠“一廠”的建設任務,保證了攀枝花1970年“七一”出鐵、出鋼的生產需要。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建成通車,黨中央向參加成昆鐵路建設的全體筑路大軍發來賀電,表彰他們“對黨對人民的重大貢獻”。
▲渡口市軍民熱烈歡呼成昆鐵路“七一”全線通車
其三是完成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的鐵路專用線建設任務。鐵五師22團參加修建我國西昌航天衛星發射基地鐵路專用線,在接到修建“長征專用線”的命令后,即從桐子林調防至漫水灣。長征專用線,要從成昆線的漫水灣車站出岔,南跨安寧河,向深山老林延伸,鋪至發射架和倉庫內。經過艱苦努力,精心操作,高質量的完成任務,向國家航天局交出了一條質量優良的長征鐵路專用線。據百度資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為我國航天史上寫下了三個第一:第一是在1984年6月8號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第二是在1986年的2月1號,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通信廣播衛星,東方紅二號。第三是在1990年成功發射我國承攬的商務衛星,亞洲一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對外開放最早、承擔衛星發射最多、自動化程度較高、綜合發射能力較強的航天發射場。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
李師長一生崇尚簡樸。鐵五師政治部宣傳科任干事殷永琪寫過一篇文章《李紹珠:穿草鞋的老紅軍師長》:“我們的師長李紹珠,他的一言一行,行為舉止,生活作風,頗受機關干部和建隊干部戰士的崇敬。在官兵眼里,李紹珠師長個高,消瘦,精神抖擻,處事干練,平易近人,走到哪里都是一身褪色的軍裝,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常年大半時間都穿著一雙用布條編制的草鞋,無論在機關開會,下連隊蹲點檢查工作,都是草鞋不離腳。他總笑著説,我穿草鞋已是傳統習慣。師機關的人都知道,李師長是一位很有威望的老紅軍。由于他成天腳不離草鞋,干部戰士都尊稱他草鞋師長。”
江晉阿姨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在修建成昆鐵路時,李師長路過看到施工運輸車輛陷進泥濘,他立即跳下去指揮,忙活半天,旁邊的戰士看到這個不起眼的小老頭,說他:你這個小老頭是干嘛的?認識的人說:這是我們的師長啊。把小戰士嚇一大跳,說:“真不敢相信,這就是我們的師長啊,一點官架子也沒有,跟我們戰士一樣一身水一身泥的?!苯瓡x阿姨說,她在整理父親的照片時發現兩個特點:第一,父親照相時不站正中間,都是把中間位置讓給老同志。第二,照相時也不穿皮鞋,始終是一雙解放鞋,哪怕去開會,也是一雙解放鞋。母親說他別人都穿皮鞋,你為什么不穿,他說以前都是穿草鞋,解放鞋已經比草鞋“高檔多了”。
不光崇儉,師長更崇德。師長為最小的幺兒取名尚德,師長一生始終持儉尚德、清廉守正,以德為先,把節儉作為“第一家風”?!按松苯希瑲w來華發蒼顏?!崩顜熼L功成名就,從不居功自傲,熟悉他的人幾乎都用“樸素內斂”來形容。除了百度與中國鐵道建筑報梅梓祥主任等廖廖幾篇文章,我們找不到更多對他的描述,江晉阿姨說,父親每次照相時不坐中間,都是把鏡頭留給別人,把功勞留給別人,把掌聲留給別人。
良好的家風代代傳承。隨行的譚德虞(原鐵道兵二指警通連文書、后曾任十五局宣傳部長)以及三公司宣傳部王春花把走訪攀枝花鐵道兵舊址時在紀念館翻拍的一張照片給江晉阿姨與曉峰阿姨時,江晉阿姨說照片是1969年在米易拍的,米易縣為顓頊帝誕生地,素有“顓頊故里、陽光米易”的美稱,陽光強烈,當時照相時都睜不開眼睛,“照得太丑”。被江晉阿姨譽為全家唯一一個愛說話的曉峰阿姨興致勃勃地回憶在米易的生活:“當時我們都住在山坡上,搭建的簡易土圍子,我們與顧秀叔叔(顧秀在1969年李紹珠調任西南指后任五師師長)住隔壁,條件艱苦,物資匱乏,我們就自己種芭蕉、養雞,自力更生,日子雖然苦,但很充實?!弊T德虞說,米易的這條山路后來被命名為“鐵建路”,路旁種了高大的芒果樹。
▲鐵建路上的牛角芒
曉峰阿姨說:好多人在紀念館看到這張照片,笑話她說:兄妹幾個,為什么最小的小妹曉峰戴的毛主席紀念章最大呀?“大家問我是不是你最小,搶了個最大的?”曉峰阿姨說:“才不是哦,是姐姐哥哥讓著我,把最大的像章讓給我了”。小小的細節,可見師長一家秉承了古人的家風:“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勤讀圣賢書,尊師如重親;敬長與懷幼,憐恤孤寡貧;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字紙莫亂廢,須報五谷恩;作事循天理,博愛惜生靈。處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兒孫堅心守,成家種善根?!?/p>
這個善根如深水靜流,無聲卻有力量。照顧高奶奶的小保姆也深受熏陶。我們聊天時,小保姆請假出去,2小時后,小保姆提著大包小包回來。春花好奇地問:都買的啥???小保姆一一打開說:“這是為我爸媽買的鞋子,這是衣服”。我們稱贊她孝順。她說:“都是受李大姐他們的影響,他們對老人真孝敬,在整個大院都是出名的,我也要跟著學。”江晉阿姨說,這倒是真的,母親愛吃餃子,每次弟弟們回來,都要提前電話讓她準備好肉,調好餡,弟弟每次都親自給母親包餃子,母親牙齒不好,餃子煮爛之后,我們再切碎喂母親吃。
“一棒接著一棒跑,一代接著一代干”
我問江晉阿姨:在他們子女眼中的老師長是什么樣的?江晉阿姨說:“我們眼中的父親非常慈祥,家里一直是母親當家。母親在鐵五師家屬加工廠工作,父親在前方指揮施工,母親在后方為他們加工勞保用品。我曾覺得他非常平凡,樸實得像泥土,平凡得像小草。我從來沒想到偉大二字與父親有關。但有一年,我參加重走長征路的活動,才走幾個地方就深深震撼到了,父親所在的中央紅軍8萬多人,到延安之后只幸存7000人,父親就是這7000人的一個,你說他們偉大不偉大?蘇區時期,中央紅軍人數最多時不過12萬人,而興國縣先后有5萬人參加紅軍;長征途中,犧牲的興國縣籍烈士就達12038人,可以說是萬里長征路,里里興國魂,你說他們偉大不偉大?”曉峰阿姨黯然道:與父親一起參加長征的李家四兄弟,只有父親一人到達延安,另外三個叔叔都犧牲了。
是啊,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革命,意味著犧牲。也正因為這些犧牲,把李紹珠錘煉成一名堅定的共產黨員、革命戰士。聽黨的話,聽黨指揮,始終堅定地跟黨走,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無論是在解放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李紹珠和他們鐵五師這支隊伍初心不忘,始終如一:
在貴昆鐵路梅花山施工中,他們征服了瓦斯及大量地下涌水造成的困難,進度雙口平均月成洞213米,單口月成洞最高達400米,創當時全國隧道掘進最高紀錄,受到國家建委通報表彰,稱贊“這是我國鐵路隧道施工上的一個大進步”。
▲當時我國西南地區海拔最高(2700米)的梅花山隧道,也是貴昆鐵路最長的隧道
在成昆鐵路施工中,鐵五師二十一團一連在大村大橋工地創造了28小時架23.8米14孔梁的全國架梁新記錄。五師參加修建成昆鐵路和渡口支線及專用線期間,李紹珠時任師長的1967年五師全年完成的任務,在當時鐵道兵15個師中,是首屈一指的大高產、大豐收,直到部隊改編前,沒有一個師打破20公里隧道的紀錄。1968年4月9日《解放軍報》一版報道了五師二十一團一連的事跡。(見顧秀師長《歷程回望》)
▲成昆鐵路某部一連創造了28小時架梁14孔的紀錄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時,習總書記說:“人民軍隊砥礪奮進的90年,凝結著堅定理想信念、優良革命傳統、頑強戰斗作風,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在新的起點上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半個甲子之后,李師長所在鐵五師改制為中鐵十五局集團,“脫下軍裝,還是一個兵!”不管是鐵五師,還是鐵十五局,紅色基因猶在,鐵兵本色猶在,奮斗精神猶在。先后創造了日架32米梁14孔、24小時不間斷鋪軌11.366公里等七項全國企業新紀錄,榮獲三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十項魯班獎和八項詹天佑大獎。
新時代鐵五師人在傳承“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精神的同時,他們發揚中國鐵建董事長陳奮健提出的“以國為榮、以法為循、以德為先、以企為家、以人為本”的新鐵建文化和總裁莊尚標提出的鐵道兵精神、工匠精神、主人翁精神,胸懷產業報國志,爭當帶路之先鋒。
▲新時代鐵五師人傳承著“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精神
▲新時代鐵建文化“以國為榮、以法為循、以德為先、以企為家、以人為本”
采訪完江晉、曉峰阿姨,暮合四野,春風習習。出門沿河漫步,思緒不由回到1991年到1995年,我就在距離李師長2公里之外的西南交通大學念書,竟然不知道自己與今后的老首長在同城呆了4年。1995年春天,我在成都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年,我們一大批畢業生加入中鐵十五局。這一年4月24日,84歲的老首長在成都與世長辭。如今整整24年過去了,一批批莘莘學子正從師長他們手中接過接力棒,這是一棒棒莊嚴使命的交接,也是一代代紅色基因的傳承。正如習總書記叮囑的:“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奔尤胫需F建,就是鐵道兵!老師長他們浴血奮戰,把光榮與夢想寫在歷史深處,為下一棒奔跑蓄力,我們新一代鐵建人也將把使命與責任扛在肩上,不為前輩們丟臉。
“暮色四合春意暖,金戈鐵馬在耳邊。人間最美在四月,今年花紅勝昨年?!?br />
紹珠師長,您可以放心了。
軌道運營公司宣傳部長王偉林讀了此文后,寫了一首《敬禮英雄》,向鐵五師的前輩們致敬: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
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人們崇敬英雄
那是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縱橫捭闔
人們贊美英雄
那是在歷史的每一個緊要關頭
舍生忘我披肝瀝膽的萬丈豪情
敬愛的老師長
他從革命的風云年代一路走來
急行軍在救國救民強國富民的征程上
從黑暗到光明
從解放到富強
一生未曾休止的求索
雖居功至偉卻淡泊名利
雖身居高位卻平凡如斯
誰的一生能親歷民族危亡直到東方破曉
從雪山草地到西南邊陲的一草一木可以作證
誰的一生能征塵未洗再出發
不辭辛勞地編織新中國的鐵路網
功成不必在我 身退默默無我
黎湛鷹廈貴昆成昆可以作證
那些如煙的往事那些不朽的軍魂
永恒銘刻在列車呼嘯的滄桑里
大人者 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這是無法超越的格局這是大寫至上的人生
其實英雄
樸實得像泥土 平凡得像小草
魂飛萬里 盼歸來 此水此山此地
那褪色的軍裝那赤腳的草鞋
一蓑煙雨任生平
為黨為國為軍為民奮斗
在歷史的浩渺云煙里
化作碧波萬頃晴空萬里
依然月明如昔 肝膽長如洗
兩袖清風來去 不帶走一片云彩
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