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港股上市公司三一國際(00631.HK)發布2019年一季度財務數據,根據最新公告,公司一季度實現收入15.3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53.6%;股東應占利潤2.76億元,同比增長60.6%。一季度的業績是在去年同期高基數的基礎上取得的,整體延續了去年的強勁勢頭。其中,產品需求持續增加、國際市場取得重大突破及鐵路集裝箱市場的快速發展,構成了業績大增的主要原因。
記者了解到,三一國際是礦山裝備和港口物流裝備的領先企業,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三一國際所在的行業正在迎來變革和機遇。該公司去年提出圍繞“智慧礦山”和“智慧碼頭”的研發創新戰略,新產品為公司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具體來看,作為傳統制造業的煤機和港機行業正迎來怎樣的機遇與挑戰?三一國際如何順應趨勢,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針對資本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記者日前對三一國際董事長戚建先生進行了專訪。
煤機行業迎來更新高峰期智能化帶來新機遇
記者:目前我國正處于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清潔能源占比逐年上升,而煤炭相反,加上近幾年煤炭行業供給側改吊車司機革持續推進,不少中小煤炭企業紛紛退出,公司如何看待煤機行業的前景?
戚建:首先,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58%,主體地位是不會改變的;其次,煤炭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已進入了深化階段,淘汰落后產能效果顯著,供給過剩的情況已大幅改善,先進產能置換也在有序進行,整體供需處于平衡狀態,煤價有望在引導下繼續保持穩定。而煤機行業隨著煤炭的供給側改革,也經歷了優勝劣汰的過程,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有利于市場份額進一步向三一國際這種具有技術、市場、品牌、售后優勢的煤機龍頭企業集中。
長期看,煤機行業面臨最大的機遇就是智能化升級,通過智能化實現煤炭的綠色、高效、安全、集約化開采,實現由勞動力密集到科技密集的轉變,實現智能綜采工作面及遠程的無人化開采。這種轉變將為煤機行業帶來巨大的設備升級替換空間。所以可以看到,2017年開始煤機行業進入了又一輪的更新與智能化升級疊加的替換高峰期。目前全國已建成的智能綜采工作面有140多處,并且還在快速增長。
記者:港機是公司煤機之外另一大主要產品,長遠來看,您認為港機行業的趨勢是什么?未來的增長空間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戚建:公司的港機設備主要以岸橋、場橋、正面吊和堆高機等集裝箱起重設備和港口物流設備為主,需求增長主要受益于全球集裝箱運輸吞吐量的增長,及國內鐵路集裝箱滲透率的提升和多式聯運的快速增長。
長遠看,未來港機行業的趨勢是向智能化、無人化、電動化以及后市場方向發展。其中,后市場把銷售延續到產品后端,把一次性銷履帶吊售變成了全生命周期的銷售,不僅市場空間巨大,而且附加值更高。另外,目前全球的碼頭仍以人工碼頭為主,普遍存在裝卸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問題,自動化的改造以及實現無人化的智能碼頭將都極大提升碼頭的裝卸效率。
就我們三一國際來看,未來的成長空間主要體現在:一是繼續發展新品類培育新的增長點,實現港口物流設備全覆蓋,打造一體化解決方案;二是內部通過優化設計、降低成本、縮短交付周期,提高產品競爭力;三是拓展改造、維保、備件銷售、咨詢等后市場服務,向服務商和運營商轉型;四是推進新建自動化碼頭和老碼頭的自動化改造;五是全力推進設備的吊車電動化替代。
記者:正如您前面提到的,智能化是未來煤機和港機行業的大趨勢。據了解,公司從去年開始提出圍繞“智慧礦山”和“智慧碼頭”的研發創新戰略,您認為這兩大智能趨勢將給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戚建:智慧煤礦能夠實現遠程自動化的開采,采煤不見煤,效率大幅提高,并且大幅減少井下作業的人數,降低人工勞動強度,降低死亡率。
目前煤機行業智能化程度還很低,國內煤炭開采正處在機械化快速提升的過程中。其中,采煤和掘進的機械化率分別僅有78%和60%,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據統計全國智能綜采工作面滲透率僅有3%左右,而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仍處于初級階段二手吊車,大量關鍵共性技術需要攻關,制約推廣應用的因素需要破解。
港機方面,目前國內一些主要海港已建成或正在籌建智能無人碼頭的建設,但建設無人化智能碼頭的投入是非常大的。短期看,自動化碼頭更容易實現,目前國內外重要碼頭均有新建和改造自動化碼頭的計劃。自動化碼頭實現了自動化遠程操作,不僅可實現24小時連續作業,通過遠程自動操控、自主裝卸、全面感知、遠程監控和智能管理,使裝卸效率比過去有了質的提升,還能實現二氧化碳排放的下降,使港口變得更綠色、更高效、更安全。
研發創新驅動增長新產品陸續上市
記者:公司一直以來注重研發,尤其是在自動化方面,研發費用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大幅增加,請問公司煤機和港機業務新品研發和上市的進度如何?
戚建:通過不斷的研發積累,公司新品研發在2018年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掘錨護一體機、730系列薄煤層采煤機、STR系列工程掘進機、SCR系列礦山采掘機、純水液壓支架、SKT90寬體礦車、自動化場橋、抓鋼(料)機、電動集卡、13T重叉、全電動堆高機等眾多新產品上市。未來還會有伸縮臂叉車、電動叉車、純電礦車/寬體車等產品正在研發中,預計會在1-2年內陸續上市,為公司貢獻新的利潤增長點。
記者:除了這些新品之外,圍繞智能化、無人化、電動化,公司未來還有什么研發儲備和規劃?
戚建:圍繞“智慧礦山”和“智能碼頭”兩大智能應用場景,公司在北京成立了研發公司,專門針對智能化、無人化、電動化等技術進行研發和儲備。例如自動掘進技術、無人化技術、自我感知技術、工作面可視化技術、大數據分析、智能管理平臺等,抓住智能化機遇,全力實現三一國際的創新發展和跨越升級。
轉型后市場服務加快拓展國際市場
記者:公司未來的整體發展戰略是什么?公司未來是否會考慮業務多元化,或大力發展煤機和港機的后市場業務?
戚建:公司的長期愿景是實現由傳統的煤機和港機設備制造商向后市場服務提供商和運營商轉型。期間要實現礦山和碼頭產品研發的智能化升級和數字化轉型。
為此,公司圍繞研發創新、數字化、國際化和營銷等提出了6大經營戰略。如:研發創新將重點圍繞智能化、無人化和電動化,重點解決智慧礦山和智能碼頭場景實現的問題。數字化要實現公司內部生產、研發、營銷、后市場、供應鏈、財務等業務領域的線上管理和數據可視。
多元化和后市場都是公司非常重要的經營戰略。我們會通過擴大后市場服務將銷售延續到產品的后端,打造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銷售模式。
目前公司的發展重點仍然集中在礦山裝備和港口物流裝備。圍繞這兩大板塊,會盡力豐富現有的產品種類,并拓展新的應用場景,形成多場景覆蓋,打破現有市場的局限。為了更加聚焦主營業務、打造新市場,2018年公司重新定義了業務板塊,將業務分為礦山裝備和物流裝備兩大板塊。礦山裝備板塊包括煤炭機械、非煤掘采、礦用車輛三大類。物流裝備板塊包括集裝箱裝備、散料裝備、通用裝備三大類,業務結構更加清晰。
記者:公司多次強調了數字化轉型,具體將采取哪些措施?
戚建:數字化是企業創新發展的核心。未來幾年,三一國際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完成智能化、數字化的轉型。具體要實現:核心業務必須全部線上化;全部管理流程必須靠軟件;產品必須高度智能化;管理流程必須高度信息化幾個方面的內容。
為此,要建立三一數字化生態圈,通過營銷服務CRM、產銷存一體化SCM、研發PLM在研發、營銷、后市場、供應鏈、財務等業務領域的應用,全面提升研發創新與協同、營銷管理、供應鏈管理、業務財務一體化、數據預測等能力。
目前公司已建立了智能化監控和數據分析平臺—ECC控制中心,通過生產設備及智能監控聯網,實現“現場、現實、現物”的遠程監控,生產區域監控覆蓋率100%;設備實現了互聯互通,作業率提升10個百分點,利用率提升50%以上,不良品率下降14%。
責任編輯:Ha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