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工程機械網原創報道】2021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市場低迷,履帶起重機銷量下滑,租賃市場也受到影響,租金暴跌。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裁員、業務停滯的情況并不少見,似乎已經成為降本增效、逆市止損的方法之一。
對此,北京華遠起重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奎似乎有不同的想法。在他看來,這種“刀槍入庫,馬入南山”的經營模式過于被動,善管理,積極探索新的發展路徑,才是履帶式起重機退潮后的真正“金方” ”。
幸運的是,我偶然進入了這個項目,專注于管理和事業
說起張建奎與工程機械的緣分,真是巧合。張建奎2005年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做市場租賃的國企工作。不同的是,他并沒有一味捧著這個看似能保證旱澇保收的“鐵飯碗”,而是處處注意觀察研究。八年過去了,他堅信租賃行業有著無限的市場前景和可能性。他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從一臺小型履帶起重機一點一點發展起來。
如今,他擁有十臺履帶起重機,涵蓋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撫順、石川島、神鋼、德馬格等眾多品牌,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福娃、石川島、神鋼、德馬格等眾多品牌,三一重工SCC2600、SCC3200、中聯重科ZCC2600、徐工XGC100、福娃QUY150、石川島CCH2500、神鋼CKE2500、德馬格CC2500是他的首選。
華源起重業務范圍覆蓋全國,尤其是福建、江蘇、山東、甘肅、青海和北京、江蘇如東、廣東陽江海上風電、京雄高速、未來科技城熱電廠、首鋼搬遷、北京南站、奧體中心、鄭州地鐵4號線、3號線部分路段的盾構機吊裝,無不凝聚著他的心血。
他說:“每次看到這些項目,內心的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每一個工人的付出都不容易,每個人都值得被認可。未來,我會做更多的優質項目,幫助國家的發展和建設!”
國企的經歷磨練了他謹慎、執著、穩健的心態。多思考、集思廣益、多溝通、不盲目跟風、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保持高度的信息敏感度、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是他職業生涯逐漸走上正軌的必由之路成功。
天下大事,必做細,管理就是其中之一。他說:“要為客戶創造價值,員工和公司必須共同成長文成縣大型履帶吊租賃廠家,共同進步。設備安全管理、人員管理、財務管理、現金流管理,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有問題。我一直致力于營造輕松的辦公室。氛圍和輕松的環境讓員工有歸屬感。”
他堅信,只有越來越優秀的員工,公司才能越來越強大。因此,他非常重視員工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生涯規劃,從不吝嗇為員工提供技術、安全、現場操作服務流程培訓,鼓勵員工自我提升,并根據工齡明確劃分員工、年齡、技術水平等。 .
在他看來,是否一起工作是公司和員工之間的雙向選擇,而他能做的就是增強員工的忠誠度和歸屬感,給予員工不亞于相同的市場治療水平。真誠希望每一位員工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大放異彩。
同時,他用心,時刻關注員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關愛他們,緩解他們內心的停滯。在執行吊裝任務時,他的管理計劃是按地區、按項目調度。 2015年,他的公司首次承接海上風電項目,并連續三年采用浮式海上作業。海洋和陸地的自然條件差異很大,這讓很多員工感到不舒服。他經常關心員工的情況并給予安慰。在他的關心和不懈努力下,參與項目的員工通過了五個關卡,戰勝了六名將軍,克服了重重困難,按時高效地完成了吊裝任務,也為他的公司創造了可觀的效益。
在當今市場低迷的緊要關頭,他沒有放棄一個士兵:“我認為,提高效率的唯一途徑是與同行謙虛謹慎地交流學習,具有把握市場動態的敏感度。及時、有針對性地對客戶需求做出強有力的響應和執行是幫助企業克服困難的最佳方式。”
面對逆境,他也順應變化,適時調整經營方針,由以往粗暴的礦山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深耕行業,挖掘第一手信息,利用網站廣告增加宣傳和曝光以獲得更多的宣傳。投標機會。在開展項目之前,他還會現場核實現場和甲方的情況,形成一套系統的操作規程,避免不確定因素給雙方造成損失。
不懼逆市深思,著眼海外發展
除了對管理的重視,張建奎因應時代的變化,還體現在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風能贏萬兩黃金”的時代已經結束。過去,受“買潮”政策刺激,大量“淘金者”涌入履帶起重機租賃市場。 2020年12月31日取消風電新能源補貼,無異于從谷底抽工資,行業陷入低谷。
他說:“風電和利好政策無疑推動了起重行業的發展,帶動了大噸位起重機50%以上的起重市場,使整個行業的發展至少提前了5年。然而,這條捷徑帶來的履帶弊端也逐漸顯現——設備過飽和使得行業內大型履帶吊的利用率不足50%,小型履帶吊的利用率不足70%,閑置問題極其嚴重,設備暴漲,當時的價格戰也導致當時購買的1000多萬元的設備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貶值到40%左右,疫情之下,物流成本持續上漲,再加上油價上漲,比如之前的10000元的成本有很多13000元的運輸車輛找不到了。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營業額有很多s 至少下降了 30% 左右。”
越難,越要保持清醒,冷靜思考。張建奎立即行動起來,想了一個辦法。租金價格無法改變,因此他著手削減成本。只選擇誠信度高的大公司,保證及時付款,同時對距離太遠、設備運輸成本太高的項目不招投標,轉用狀況良好的二手設備,降低成本新設備。
同時,他敏銳地意識到承包將是未來出租人的一個重大轉型方向。他說:“今年,造橋裝配市場非常看好,前景看好。”于是他積極開展專業承包業務,積極開發業主單位客戶資源,進行公司業務轉型,參與激烈的招標競爭。
2016年,他在鄭州地鐵4號線、3號線部分區域嘗試了盾構機吊裝任務,邁出了跨領域全面創新發展的第一步。與傳統租賃不同,在項目整體承包中,吊裝人員、吊車、附件及吊裝輔助材料均由中標公司承包。價格不再基于租用時間,而是基于工作量。工作完成得越快。 ,越多,收益越高。承包商對經營權和責任承擔全部責任,極大地提高了施工人員的積極性和整體效率。
未來,華遠吊裝將從安全、時效、成本三個方面謀求發展。從三級提升到二級承包商,逐步攀登,使公司發展更上一層樓,是當前的首要目標。
海外市場也是他會嘗試的方式之一。扎根行業17年,看著履帶起重機的進口替代逐步完成,國產起重機已經遙遙領先于世界,他有了引領履帶起重機租賃服務并在國外承接項目的想法:”我國在海外起重機市場租賃起重機,該領域尚未躋身世界前列。看2020年全球起重服務公司前十,瑪姆特、薩倫斯、蘭普森等老牌巨頭仍占主導地位,包括亞洲的新加坡長運和印度的Sanghvi運輸。公司的國際業務非常好。與目前國內的情況相比,海外市場可以說是一片新的藍海。雖然國內市場還是很大的“搶裝”后,設備數量和總噸位快速增長,有能力進入世界頂級硬件設備的民營企業可能缺乏走出去的經驗和國際規則的運作模式和人才。
海外市場設備租賃價格較高,市場更廣闊,履約能力更強。當然,風險會更高,包括不同國情的標準要求、法律法規、不確定的政治因素等。但是,與其“滾進來”,不如走出去。令人欣慰的是,國企在海外已經有很多成功的吊裝項目,包括北非、中亞、東南亞(尤其是越南的風電項目)。我也希望這些國企能夠帶頭。中小民營企業,引領我們走出去,開辟新路。
同時,我衷心希望借助“一帶一路”政策發展海外投資二手吊車,能夠引領中國租賃公司進軍國際市場,擺脫做大做強現狀的枷鎖但不強,成為世界前列。
著眼行業,全面轉型,勇于競爭
雖然行業尚未回暖,但他仍看好行業前景。他說,現在國家大力提倡新能源吊車公司,風電產業依然大有可為,這將帶動起重租賃行業。和2020年一樣,在疫情和政策的刺激下,下半年6個月的風電安裝建設期凝聚在一起的爆發式增長應該不會再發生。國家政策。
展望未來的市場,他認為,在全面發展的熱潮下,廠商、出租人、代理商、承租人可能互換角色或跨國經營文成縣大型履帶吊租賃廠家,部分領域可能會出現不可調和的沖突。對此,他將探索新的發展領域,尋找獨特的戰略規劃進行淡季發展,或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
如果有強大的資本入駐,不排除會出現大型綜合市場和租賃巨頭的出現,或許還會出現億合租車這樣的租賃訂單平臺。資本市場的運作勢必會大大擠壓原有的租賃市場,但原有的租賃公司還是會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山河疑惑無路,柳暗花明別村。”順應時代變遷,尋求新的發展模式,積極探索出路,是企業當下的出路。行業的黑暗已經過去一半,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有曙光。
版權聲明:本文為慧聰工程機械網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嚴禁任何與原文相悖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