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緣關系很重要,很多品牌或產品也喜歡包裝“純血統”1000噸履帶吊風電施工照片,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全球起重機的品牌格局。
國外品牌
利勃海爾是唯一獨立發展的國際品牌。憑借自身的積累1000噸履帶吊風電施工照片,已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單缸閂鎖專利二手吊車,使長臂架和大起重伸縮臂架成為可能。 2016年重新進入越野起重機行業。
從此,全地面起重機、越野起重機、履帶起重機、塔式起重機、船用起重機和特種起重機成為行業內最全面、最賺錢的品牌,也是所有起重機制造商中唯一的品牌。涉及全產業鏈(發動機、液壓、電氣系統)的集團公司。在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營銷服務網絡,主要客戶為歐美高端客戶。
馬尼托瓦克通過收購品牌的起重機包括Manitowoc(履帶式起重機)、Grove(全地面起重機、越野起重機、汽車起重機、伸縮履帶起重機)、Potain(塔式起重機),起重機業務已有110年歷史,超過一半的產品銷往美洲,其次是歐洲。起重機業務以代理商為主,在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服務網絡,但很多核心部件外包,代工現象很多。
雖然只引進了利勃海爾、馬尼托瓦克、特雷克斯和多田野四個國外品牌,但它們幾乎壟斷了全球起重機市場,尤其是全地形和越野起重機的中高端市場。 .
國產品牌
大部分國產品牌的粉絲都非常熟悉,可以省略介紹。徐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三大品牌發展迅速,均進入2018年“全球起重機制造商10強榜”,分別位列2、5、7。毫無疑問,2019 年將沖擊市場。較高的排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擁有最具發展潛力的吊裝市場。從產量來看,三大品牌均在全球前三,但以中小噸位汽車起重機為主,主要在歐美日以外的低端市場,單臺價值不高。
其中徐工和三安一、中聯在20噸以上的輪式起重機市場占據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份額。近年來,柳工和福田麗莎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柳工的20-200噸汽車起重機。新C系列產品在現場推出,市場反響非常好。當然,徐工是絕對的領導者。在老樸元的基礎上,中聯依然保持優勢,而三一最創新。
三一重工于2005年開始小批量生產汽車起重機,13年一躍成為全球第七大品牌,是行業內成長最快的品牌。最重要的是,它促進了我國超噸位全地面起重機的快速發展。 2010年,亞洲第一臺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正式下線,徐工、中聯重科緊隨其后。 200-1,200噸的產品線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因此,可以說三一重工正在打破國際品牌的國內超噸位。市場壟斷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然是徐工技術和人才的積累,其中三一重工1200噸的總設計師來自徐工。
三大品牌主攻20噸以下的小市場。山東泰安、柳工等品牌表現不俗。駿通起重機近年來進入市場,其小噸位起重機產品逐漸受到好評。這將是未來不可忽視的力量。河南、山東等地的一大批三四線品牌還是有很大市場的。
履帶起重機品牌三大一、徐工、中聯、福娃等各大品牌,雖然三一重工在國際市場深耕數十年,尤其是三一履帶起重機參與智慧礦山災害救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歐美市場拓展壓力依然較大,進展不大,主要集中在亞洲、拉美等低端市場;徐工履帶起重機近年來表現不俗,國內外市場均實現快速增長。 1000噸級履帶起重機風電建設事故發生后,對其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塔機中聯重科是國內絕對的佼佼者。徐工發展勢頭良好。隨著房地產開發高峰的逐漸過去,機會期有所減弱。 ) 和吊桿系列 (STL) 的表現都非常出色。三一涉足塔機由來已久,受制于毛利等因素,作為弱勢產品一直處于兩難境地。
徐工、世美、三一帕爾菲格等在隨車起重機領域表現不俗。尤其是近三年二手吊車,政策趨嚴,隨車起重機市場也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未來非常值得期待。
中國品牌未來格局變數
1.三位成員能進前五嗎?
目前,汽車起重機主要在中國生產。國際四大品牌全地面起重機均位于德國,越野起重機主要產于美國和日本。塔式起重機和履帶式起重機分布于全球。品牌的規模不是太大。中國前十名占據了三個位置。徐工、中聯、三一能否沖進前五,在國內市場周期變化中保持穩定?占據全球前 10 名銷售額的 35%?前十名中還有第四個中國起重機品牌嗎?
2.市場突破的關鍵是什么?
中國品牌全地面起重機和大噸位履帶起重機能否打破四大品牌壟斷,進入歐美高端市場,將決定中國起重機品牌的增長空間;中國三大品牌在越野起重機市場的關注度仍然不夠,市場研究和產品研究缺乏體系。是否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值得期待;在大噸位平頭、動臂塔機市場,中國品牌有待進一步提升。
總之,雖然中國擁有最大的起重機械市場,但中國品牌穩固邁向世界起重機領先品牌,產品競爭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3.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技術方向
輕量化、智能化、新能源、無人化……在技術方向上,或許這些在起重機械的創新中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