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國交建裝備制造海洋重工事業部副總經理劉峰、裝備和成套業務部經理陳暉等一行組成督導組對和燕路過江隧道用超大直徑盾構機進行安全、質量、進度綜合督導。
汽車吊督導組在車間檢查了盾構刀盤、驅動部、盾體、臺車、刀具等關鍵部件的組裝情況,并聽取了公司組裝及調試情況及監造組監造情況匯報,并對監造啟動會以來制造二手吊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需履帶吊要協調事宜進行了充分的交流。
總體來看,項目目前處于全面受控狀態,總體生產進度符合計劃要求、工藝流程規范、質量控制穩定,預計6月20日驗收下線。
和燕路過江通道(南段)隧道段長4206米,其中盾構段長2976米,盾構由八卦洲工作井始發,江南工作井接收。隧道平面轉彎半徑4000米。隧道最大埋深76.5米,盾構隧道承受的水壓約7.9兆帕。地質復雜,主要有粉細沙層、中粗砂層,全斷面硬巖、軟硬不均地層、斷裂帶和長距離巖溶區,直徑15米以上的盾構穿越巖溶區,史無前例。在2019年3月10日召開的技術專家會上,錢七虎、梁文灝、鄧文中、秦順全、繆昌文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業內16名專家,將該隧道稱之為目前國內難度最大的盾構隧道之一,迄今為止長江上建造最困難的過江通道。
針對和燕路隧道復雜地質難題,有著豐富穿江經驗和業績的中交天和對該盾構機進行了專業性、針對性設計,實現大塊頭與智能化的完美結合,該盾構機不僅擁有諸多世界級先進技術,也擁有多項世界首創。
該盾構機最大開挖直徑15.03米,全長135米,重達4000噸;驅動部采用變頻電機驅動,配置16臺350千瓦電機,總功率為5600千瓦,并預留4臺電機,最大推力達246400千牛,脫困扭矩達60096 千牛.米,最大推進速度50毫米每分鐘。中交天和在該盾構機上運用了如刀盤伸縮擺動技術、常壓滾齒刀更換技術、氦氧飽和壓氣作業技術、先進泥水循環技術、綠色環保技術、智能化拼裝技術、智能化掘進技術等世界級先進技術,其中智能化拼裝技術及智能化掘進技術屬世界首創。